[实用新型]一种磨切一体化吸波蜂窝材料加工盘铣刀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10764.6 | 申请日: | 2020-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2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阙智勇;张国瑞;李双全;张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佳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23/04 | 分类号: | B23P23/04;B23Q11/00;B23Q11/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蜂窝 材料 加工 铣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窝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磨切一体化吸波蜂窝材料加工盘铣刀,包括圆盘状的刀体,所述的刀体的圆周为切削刃,所述的切削刃的表面镀有120目金刚砂;所述的刀体的中心设置有一凸台,所述的凸台中心设置有一中轴孔,所述刀体圆周边缘阵列分布设置有排屑槽,具体的,所述凸台的四周阵列设置有多个通孔,具体的,所述排屑槽由前凹面和后凹面形成,用于排出磨切加工蜂窝吸波材料时形成材料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实现了磨切一体化,防止切槽过程中毛刺、撕裂、铣伤、毛边多等缺陷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窝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磨切一体化吸波蜂窝材料加工盘铣刀。
背景技术
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由电磁波辐射引起的电磁污染、电磁干扰、泄密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对电磁波的屏蔽和吸收已成为选材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吸波蜂窝材料因其重量轻、强度高、结构强度与吸收性能好,在通信及雷达系统杂波抑制、抗电磁干扰、RCS减缩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吸波蜂窝材料经过浸渍、固化、压制等一系列复杂工艺制成,作为夹层结构,广泛应用于飞机襟翼、副翼、壁板、旋翼、尾部等部件中。
目前,吸波蜂窝材料数控加工主要采用组合式高速铣刀铣削加工,中国专利CN204621193U,公开了“复合材料蜂窝芯型面加工盘铣刀”,其解决了复合材料蜂窝芯零件加工时锐角转角面、小曲率凹/凸面、小圆弧面等结构无法使用现有刀具加工到位问题,但由于材料本身低刚度的结构特点,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铣伤、变形、撕裂、毛边多等质量问题,导致产品的良率及加工效率降低,且粉末状切屑易粘结刀具,造成切削刃难以发挥作用,切削温度升高,影响材料的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磨切一体化吸波蜂窝材料加工盘铣刀,实现了磨切一体化,防止切槽过程中毛刺、撕裂、铣伤、毛边多等缺陷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磨切一体化吸波蜂窝材料加工盘铣刀,包括圆盘状的刀体,所述的刀体的圆周为切削刃,所述的切削刃的表面镀有120目金刚砂;
所述的刀体的中心设置有一凸台,所述的凸台中心设置有一中轴孔,所述刀体圆周边缘阵列分布设置有排屑槽。
具体的,所述凸台的四周阵列设置有多个通孔。
具体的,所述刀体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排屑槽,且正反两面的排屑槽交错设置,排屑槽用于排出磨切加工蜂窝吸波材料时形成材料屑。
具体的,所述中轴孔的直径为16mm。
具体的,所述的通孔设置有六个。
具体的,所述的通孔的直径为6~10mm。
具体的,所述的排屑槽的表面镀有120目金刚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铣刀在刀体边缘设置排屑槽,解决了切屑粘结在刀体上难以清除的问题,提高了排屑能力。
2、 实现了磨切一体化,防止切槽过程中毛刺、撕裂、铣伤、毛边多等缺陷的产生。
3、 本实用新型在排屑槽以及切削刃表面镀120目金刚砂,提高了刀具的使用寿命和材料加工质量。
4、 本实用新型在刀体上设置6个通孔,降低了刀体质量,有利于铣刀在切槽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同时节约了成本,解决了刀体在高速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高温现象。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径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佳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佳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10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感染护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刮刀清理装置及过滤器组装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