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茶生产用干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10000.7 | 申请日: | 2020-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4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奚桂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奚桂展 |
| 主分类号: | F26B3/08 | 分类号: | F26B3/08;F26B21/00;F26B25/04;F26B25/00;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曹玉清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茶 生产 干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安装固定有干燥筒,干燥筒呈倒锥型,且干燥筒内中部安装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中部竖直转动安装有转杆,转杆的顶端安装固定有叶片,且转杆的两侧均安装有转带,且固定架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管,固定管的顶端连通固定有分隔网框,且分隔网框与干燥筒底端的端面贴合通过磁性吸附固定,且固定管的一侧通过气管与热风机的输出端连接,热风机安装固定在固定架上,从而使得茶叶能够更均匀的被烘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茶生产用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红茶的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艺就是烘干干燥,现如今市场上的茶叶烘干装置种类繁多,而且在烘干时由于是底部加热,使得烘干过程中热量分布不均匀,使得底部的茶叶烤焦而顶部的茶叶还没干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红茶生产用干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茶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安装固定有干燥筒,干燥筒呈倒锥型,且干燥筒内中部安装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中部竖直转动安装有转杆,转杆的顶端安装固定有叶片,且转杆的两侧均安装有转带,且固定架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管,固定管的顶端连通固定有分隔网框,且分隔网框与干燥筒底端的端面贴合通过磁性吸附固定,且固定管的一侧通过气管与热风机的输出端连接,热风机安装固定在固定架上。
优选的,所述分隔网框包括分隔网和磁环,磁环的内壁之间安装固定有分隔网。
优选的,所述磁环与干燥筒的底端面通过磁性吸附固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管的底端为封闭端,且固定管的底端面与固定架的端面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转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将固定管和分隔网框移动到干燥筒的正下方,热风机将气流通过分隔网往干燥筒内吹动,使得茶叶在干燥筒内翻腾干燥,促进茶叶上水分的蒸发,同时热风机吹出的气流上腾使得叶片进行转动,叶片带动转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转带对茶叶进一步打散,使得茶叶能够更均匀的被烘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茶生产用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茶生产用干燥装置的分隔网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2干燥筒、3分隔网框、31分隔网、32磁环、4固定管、5热风机、6固定杆、7转杆、8叶片、9转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红茶生产用干燥装置,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上安装固定有干燥筒2,干燥筒2呈倒锥型,且干燥筒2内中部安装固定有固定杆6,固定杆6的中部竖直转动安装有转杆7,固定杆6的中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转杆7。
转杆7的顶端安装固定有叶片8,且转杆7的两侧均安装有转带9,且固定架1的中部设置有固定管4,固定管4的底端为封闭端,且固定管4的底端面与固定架1的端面滑动配合。
固定管4的顶端连通固定有分隔网框3,且分隔网框3与干燥筒2底端的端面贴合通过磁性吸附固定,且固定管4的一侧通过气管与热风机5的输出端连接,热风机5安装固定在固定架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奚桂展,未经奚桂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100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轴反旋向输出减速机
- 下一篇:长焦距抗环境光布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