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车载智能监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09853.9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42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许玉东;李娟;谭锐冬;尹代红;杨锡增;陈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4 | 分类号: | B60R11/04;B60Q5/00;B60W40/08;B60W50/14;H04N5/225;H04N7/18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李云 |
地址: | 65001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车载 智能 监控 装置 | ||
一种一体化车载智能监控装置,包括DSM摄像头组件、ADAS摄像头组件、连接ADAS摄像头组件与DSM摄像头组件的弯曲连接杆(3)。本实用新型将DSM摄像头和ADAS摄像头巧妙组合,兼顾了前方道路图像信息和驾驶员图像信息采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体型小巧,易于安装,能够避免对车内原厂结构的破坏,最大程度避免遮挡驾驶视线,完全适用于小型汽车的紧凑车内空间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智能监控摄像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交通事故总量也不断增加。根据调查分析显示,不按规定行车、会车、超速、超载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这些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又主要是由于相关企业、驾驶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管理不到位所导致。
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且随着现代电子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类产品,其主要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对驾驶员违规驾驶行为,如疲劳、分神、打电话、抽烟等的实时监控报警,降低交通安全风险。
现有的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所配备的车载智能摄像头分为ADAS和DSM两个独立摄像头,两个智能摄像头分别用于前方道路图像信息和驾驶员图像信息的采集,两个车载智能摄像头需在车内特定位置采用螺钉等方式各自独立固定安装,常会对车内原厂结构外形造成破坏,同时现有车载智能摄像头针对客运、货运等大型车辆所设计,其外观尺寸较大,无法在轿车、SUV、越野车等小型汽车中合理安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的车载智能摄像头,以解决现有车载智能摄像头功能分散单一、安装麻烦并导致破坏车内原厂结构、以及外形和尺寸不适于小型汽车紧凑空间安装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车载智能监控装置,包括DSM摄像头组件、ADAS摄像头组件、连接ADAS摄像头组件与DSM摄像头组件的弯曲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DSM摄像头组件包括扁鼓形外壳、设置于扁鼓形外壳内的DSM摄像头和TTS语音模块,在扁鼓形外壳的前端开设有镜头孔,在扁鼓形外壳的后端带有万向调节球;所述扁鼓形外壳由两半壳体对合拼接而成,所述镜头孔由分别位于两半壳体上的半圆孔拼合而成,DSM摄像头的镜头对向镜头孔,在镜头孔上配装有保护镜片,在镜头保护镜片上或者扁鼓形外壳上设置有TTS外放孔。
进一步地,所述DSM摄像头的镜头上集成有补光灯板。
进一步地,所述ADAS摄像头组件包括ADAS摄像头外壳、设置于ADAS摄像头外壳内的ADAS摄像头,用于安装ADAS摄像头外壳和连接弯曲连接杆的安装罩;所述ADAS摄像头外壳由两半壳体对合拼接而成,ADAS摄像头外壳的两端带有由两半半圆柱对合组成的安装凸轴,其中一个安装凸轴外端带有一圈档位齿;所述安装罩由两半壳体对合拼接而成,在安装罩下部两端带有安装孔,所述ADAS摄像头外壳两端的安装凸轴位于安装孔中,安装凸轴外端的档位齿伸出于安装罩外,档位齿段的外端面中心带有方形孔,设置有带方形插头的角度卡盘插装于方形孔中,通过转动角度卡盘带动ADAS摄像头外壳转动,实现ADAS摄像头俯仰角度的调节;在安装罩的上部内侧开设有卡口,卡口内嵌装有卡座,所述弯曲连接杆的端头插装在卡座内;所述弯曲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套装于万向调节球上与扁鼓形外壳连接,在弯曲连接杆连接万向调节球的端头套装有锁紧卡盘;弯曲连接杆的另一端插入安装罩上的卡座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镜头保护镜片上设置有状态指示灯孔位,用于安装状态指示灯。
进一步地,在所述角度卡盘上设置有一圈卡盘孔,在安装罩上开设有相对的两个定位孔,调节好ADAS摄像头外壳的角度后,使用插销插入对应的卡盘孔与安装罩定位孔;在安装罩内对向档位齿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片,限位片的前端插在档位齿之间的齿沟中,进行ADAS摄像头外壳及ADAS摄像头的转动角度的档位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98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