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辅助电池盖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08486.0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5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珺;李朋;鲁义铭;徐建刚;夏诗忠;刘长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12;H01M10/06 |
代理公司: | 襄阳中天信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8 | 代理人: | 何静月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辅助 电池 | ||
一种安全辅助电池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大盖、小盖,大盖从中间沿长度方向分为小盖区域、端子区域,所述小盖区域有一圈与小盖配合热封的热封边,小盖区域中部有限位柱、定位柱、多个加强筋一,小盖上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多个加强筋二;当小盖与大盖热封时,定位柱装于定位孔中,一加强筋一与一加强筋二端部接触并热融形成一完整的加强筋;滤气片装于滤气片安装孔处,滤气片安装孔与排气通道连通;排气通道为由置于内侧的低通道、置于外侧的高通道连接形成台阶形结构,低通道位于垂直热封筋下部,小盖边缘有高通道的孔口;所述孔口为圆形。本实用新型排气孔孔口形状满足国家标准、扩大了排气通道的空间、安全性高、抗冲击性能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电池小盖。
背景技术
在燃油标准日渐严苛的大趋势下,国内外各大汽车制造商不断地研发新的节能环保技术,以适应当地环保要求。而在各种节能环保技术中,启停系统、插电混合动力车的普及和使用正在不断升温,它已经从最早的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车型,迅速覆盖到了经济节能车型,预计2020年前,中国市场将有超过40%的新车配备启停系统、混合动力车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启停系统是在传统汽车基础上增加了自动启停电机,要求汽车在怠速状态下自动关闭发动机,启动电池独立承载汽车负载,起步时能够自动点火,节油效果在5%左右,堵车时频繁启停,放电深度将更深。由于启动电池放电深度的增加,每次发动机熄火时,车内辅助设备的耗电对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最大,若只采用一块启停电池很快就无法正常工作。另外在启动过程中车辆的电器会经历一次电压骤降,从而导致车内照明变暗、空调等无法正常工作。为了保证车内照明、空调、音响等功能的稳定性,目前整车解决方案会采用双电池系统设计解决该问题,也就是再增加一块12V小型AGM电池为启停过程中设备辅助供电,这种双电池系统也会大大提高启停车的舒适度。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系统中,由于动力电池均采用高压电池系统,而整车灯光、刮水器、整车控制器、高压电气设备控制器等用电设备仍然采用传统12V低压系统供电,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也需要额外一款12V铅酸电池为低压系统供电。
现有辅助电池由于小盖空间限制,排气通道设计成高度低的方形截面排气通道。一方面,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排气孔孔口形状,国家标准要求的排气孔孔口形状为圆形,产品适配性差,与排气孔连接的排气管需特制;另一方面,排气通道的空间截面积较小,无法满足排气要求,电池在化学反应时产生的热量和气体无法迅速散发,电池内部温度和压力不断升高,导致电池爆炸的现象。
辅助电池盖体由大盖、小盖通过周边的一圈热封边热融为一体。一方面,大盖、小盖周边的热封边热融时,易出现热融过度,小盖会压着安全阀,安全阀无法正常打开,导致电池内部的气体排不出来,有可能导致电池爆炸,使电池的安全性降低;另一方面,辅助电池盖体中部中空,抗冲击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安全辅助电池盖,排气孔孔口形状满足国家标准、扩大了排气通道的空间、安全性高、抗冲击性能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大盖、小盖,大盖从中间沿长度方向分为小盖区域、端子区域,所述小盖区域有一圈与小盖配合热封的热封边,小盖区域中部有用于防止大小盖热融过度的限位柱、定位柱、多个加强筋一,小盖上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多个与加强筋一一一对应的加强筋二;当小盖与大盖热封时,定位柱装于定位孔中,一加强筋一与一加强筋二端部接触并热融形成一完整的加强筋;
小盖边缘内侧有一圈热封筋;热封筋包括两条沿小盖长度方向设置的水平热封筋、两条连于两水平热封筋之间的连接热封筋,所述连接热封筋包括沿小盖宽度方向设置的垂直热封筋、与垂直热封筋连接的弧形热封筋,两弧形热封筋端部与一水平热封筋端部连接,两垂直热封筋与另一水平热封筋中部连接,滤气片装于滤气片安装孔处,滤气片安装孔与排气通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骆驼集团襄阳蓄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8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可调节支臂的荧光成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解液分层改善复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