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裸眼侧钻的导斜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08280.8 | 申请日: | 2020-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79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唐晓明;王明华;李洪兴;张勇;戴巍;贺明敏;刘强;刘科;杨纯立;陈畅;彭泉霖;肖劲超;骆晓雪;何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7/06 | 分类号: | E21B7/06;E21B47/0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裸眼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裸眼侧钻的导斜系统,包括送入装置、导向装置和锚固装置,送入装置连接有中心管,送入装置为中空结构,送入装置与中心管连通;导向装置为中空结构,导向装置一端与送入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锚固装置固定连接,导向装置外壁设置为向送入装置倾斜的斜坡面,中心管穿过导向装置延伸至锚固装置内形成注水泥通道,且中心管与导向装置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常规斜向器因水泥塞质量对侧钻成功率和造斜率的影响,实现了在裸眼鱼头上机械锚固和水泥塞加固稳定导斜系统,提高了在裸眼复杂井段侧钻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侧钻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裸眼侧钻的导斜系统,适用于在钻井过程中裸眼段的侧钻,属于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在裸眼段侧钻的技术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先下入斜向器至预定侧钻位置通过注水泥塞的方式将其固定,然后下入铣锥或钻头在斜向器的引导下,侧钻出新井眼;另一种是在井筒内注入水泥塞,然后用定向工具(弯接头+直螺杆、弯螺杆等)在水泥塞上定向侧钻出新井眼。
上述两种方案,水泥塞质量和侧钻工具是影响侧钻成功率和侧钻效率的主要因素。水泥塞质量受井下落鱼、“大肚子”井眼、井漏、钻井液体系、注塞施工参数、井底温度等多重因素影响较大。对于钻遇井下复杂、故障,如钻具断落无法打捞、卡钻事故无法解卡等需要填井侧钻的井,井下本来就不正常,水泥塞质量更是难以得到保障。如某井由于井底温度高,导致水泥凝固强度低,胶结质量差,采用常规水泥固定法,会导致斜向器悬挂力低、固定不牢固、容易松动、易出现下滑等问题。因此,如何在这些复杂情况下提高侧钻成功率和侧钻效率,这一技术“瓶颈”亟待解决。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064981A”,公开了“一种水平井段裸眼斜向器”,但还存在如下不足:
1、该技术主要目的是解决裸眼水平段无法定向且锚定可靠性差的问题,并不能解决在复杂条件下(如大肚子井眼,高温、高压井等),因水泥塞质量不好,导致侧钻效率低的问题。
2、该技术下端只能连接锚定筒,通过锚定筒内的锚定爪吃入地层将斜向器固定,无法连接多种锚固装置,不能将斜向器锚定在裸眼井壁上,不能与井下落鱼连接,无法适用于更复杂的井下环境。
3、该技术不具备注水泥加固功能,存在锚定不牢靠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裸眼侧钻的导斜系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常规斜向器因水泥塞质量对侧钻成功率和造斜率的影响,实现了在裸眼鱼头上机械锚固和水泥塞加固稳定导斜系统,提高了在裸眼复杂井段侧钻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侧钻时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裸眼侧钻的导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送入装置、导向装置和锚固装置,送入装置连接有中心管,送入装置为中空结构,送入装置与中心管连通;导向装置为中空结构,导向装置一端与送入装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锚固装置固定连接,导向装置外壁设置为向送入装置倾斜的斜坡面,中心管穿过导向装置延伸至锚固装置内形成注水泥通道,且中心管与导向装置密封配合。
所述导向装置下端为正扣公螺纹接头,导向装置通过正扣公螺纹接头与锚固装置固定连接,送入装置上设置有反扣接头,导向装置通过反扣接头与送入装置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装置外壁斜坡面的坡度为3°。
所述导向装置通过O形密封圈与中心管形成密封。
所述锚固装置为公锥、母锥、引鞋或卡瓦打捞筒等。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常规斜向器因水泥塞质量对侧钻成功率和造斜率的影响,实现了在裸眼鱼头上机械锚固和水泥塞加固稳定导斜系统,提高了在裸眼复杂井段侧钻的成功率,有效减少了侧钻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8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