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酸矿混合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07892.5 | 申请日: | 2020-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47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照杰;王建军;李晶晶;张国洋;靳振涛;范冰冰;韩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08;C22B34/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动力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75 | 代理人: | 梁艳 |
地址: | 454150 河南省焦***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酸矿混合下料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内管以及套设在所述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底端长度大于所述内管的底端,所述内管上设有钛矿进口,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为夹层,用于容纳硫酸;所述装置还包括使进入所述夹层的硫酸产生旋流的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酸矿混合下料装置,使用时钛矿从内管进入,硫酸从夹层进入,在使硫酸产生旋流的部件作用下,产生旋流,在外管下部与钛矿充分预混合,然后以一定浓度的液状物进入混合槽,以达到避免扬尘的目的,也可提高后续混合工艺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酸矿混合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钛白生产过程中的酸解预混合工艺是将硫酸和钛矿按照一定比例分别进入混合槽内在搅拌的作用下充分混合,一定时间后将混合物通过排料阀进入酸解锅反应,进行后续流程。
目前硫酸和钛矿按照各自管路分别加入混合槽,加入过程效率低且扬尘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对环保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酸矿混合下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酸矿混合下料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内管以及套设在所述内管外的外管,所述外管的底端长度大于所述内管的底端,所述内管上设有钛矿进口,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为夹层,用于容纳硫酸;
所述装置还包括使进入所述夹层的硫酸产生旋流的部件。
优选的,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使硫酸产生旋流的部件为一端位于所述外管外侧,另一端穿过所述外管侧壁且端面延伸至所述外管轴心线的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沿所述外管截面切线方向设置;所述进料管道上设有硫酸进口。
优选的,所述进料管道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道还可拆卸的连接有硫酸配料管。
优选的,所述可拆卸的连接为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管底部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酸矿混合下料装置,使用时钛矿从内管进入,硫酸从夹层进入,在使硫酸产生旋流部件的作用下,产生旋流,在外管下部与钛矿充分预混合,然后以一定浓度的液状物进入混合槽,以达到避免扬尘的目的,也可提高后续混合工艺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酸矿混合下料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酸矿混合下料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酸矿混合下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酸矿混合下料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内管 1以及套设在内管外的外管2,外管2的底端长度大于内管1的底端,内管1上设有钛矿进口4,内管1与外管2之间为夹层3,用于容纳硫酸;该装置还包括使进入夹层的硫酸产生旋流的部件。使硫酸产生旋流的部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已有的装置,如设置于硫酸进料夹层内的具有旋流产生表面的旋流板,液体旋流发生器等。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其安装于混合槽上部,外管2出料口对准混合槽进料口,钛矿从内管1进入,硫酸从夹层3进入,在使硫酸产生旋流的部件作用下,产生旋流,在外管下部与钛矿充分预混合,然后以一定浓度的液状物进入混合槽,以达到避免扬尘的目的,也可提高后续混合工艺的效率。
优选的,内管1与外管2之间通过法兰可拆卸的连接。当然,也可通过其他常规方法密闭连接,防止硫酸从内管与外管之间缝隙溢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龙蟒佰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78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抽油烟机箱体结构及面板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导弹车观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