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丙烯蒸汽凝结水节能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00780.7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6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曹豫新;曹圣贤;张日勇;赵均;陶兴;朱维权;李中新;柴昕;汪东华;王寒;孙国辉;许文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B9/08;B01B1/0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蔡佳宁 |
地址: | 10072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蒸汽 凝结水 节能 回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丙烯蒸汽凝结水节能回收系统,包括凝结水储罐、冷却器和再沸器,凝结水储罐的罐顶连通有凝结水进水管路,凝结水储罐的罐体底部连通有供热水管路的一端,供热水管路上靠近凝结水储罐安装有截止阀和水泵,供热水管路的另一端与冷却器的进水口连通,冷却器的出水口通过回流管路与凝结水储罐内腔设置的多组降温器连通,且多组降温器沿凝结水储罐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优化设计,减少冷却器负荷,将一部分热源引入催化剂单元系统代替蒸汽伴热,能够使凝结水储罐内凝结水温度维持在适宜温度,既节约蒸汽又能充分给凝结水降温,节能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丙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丙烯蒸汽凝结水节能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通用塑料,广泛应用于包装、制造、纺织和许多民用消费等领域。在聚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中,为了回收利用蒸汽凝结水,回收聚丙烯蒸汽凝结水并储存于储罐D606内,储罐D606内的高温凝结水再泵送至洗涤塔T301塔底再沸器E303,若凝结水温度高会影响再沸器E303再沸效果,造成洗涤塔T301塔底丙烯气化量加大,塔内温度、压力升高,液位降低,造成T301运行波动,由此需要对储罐D606内凝结水进行冷却,传统储罐D606内凝结水经冷却器E606冷却后大部分低温凝液送回聚丙烯界区回收,少部分回流维持D606温度,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冷却器E606负荷较大,实际储罐D606内凝结水温度高难以维持,进而影响再沸器E303和洗涤塔T301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聚丙烯蒸汽凝结水节能回收系统,优化设计,减少冷却器负荷,将一部分热源引入催化剂单元系统代替蒸汽伴热,能够使凝结水储罐内凝结水温度维持在适宜温度,既节约蒸汽又能充分给凝结水降温,节能效果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丙烯蒸汽凝结水节能回收系统,包括凝结水储罐、冷却器和再沸器,所述凝结水储罐的罐顶连通有凝结水进水管路,所述凝结水储罐的罐体底部连通有供热水管路的一端,供热水管路上靠近凝结水储罐安装有截止阀和水泵,供热水管路的另一端与冷却器的进水口连通,冷却器的出水口通过回流管路与凝结水储罐内腔设置的多组降温器连通,且多组降温器沿凝结水储罐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供热水管路位于水泵水流方向的后段并列引出支管路一、支管路二和支管路三,支管路一的末端与聚丙烯界区的回收装置连通,支管路二的末端与催化剂单元系统连通,支管路三的末端与再沸器连通,再沸器的上部连通有洗涤塔。
优选的,所述降温器包括呈圆盘状的壳体,壳体的外周通过间隔设置的筋板固定于凝结水储罐的内腔,壳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都均匀分布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供热水管路上靠近冷却器的进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回流管路上靠近冷却器的出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支管路一、支管路二和支管路三上均安装有截止阀,且支管路三上靠近再沸器的进水口设有温度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聚丙烯蒸汽凝结水节能回收系统,通过优化设计,减少冷却器负荷,供热水管路引出三支管路,支管路一将一部分热水引入聚丙烯界区的回收装置,支管路二将一部分热水引入催化剂单元系统代替蒸汽伴热,还有一部分热水经过冷却器冷却后回流用于维持凝结水储罐温度,给凝结水储罐内的凝结水充分冷却降温,使凝结水储罐内凝结水温度维持在适宜温度,而后通过支管路三引入再沸器加热洗涤塔,避免凝结水水温度高影响再沸器再沸效果,维持洗涤塔运行稳定,而且维持温度效果好,既节约蒸汽又能充分给凝结水储罐内的凝结水降温,节能效果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降温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07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减震支架
- 下一篇:一种抗震型新能源汽车用电池防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