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96681.6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2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刘忠;闫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卧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14 | 分类号: | H05B3/14;H05B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李震勇 |
地址: | 300400 天津市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管 使用 石墨 红外 热能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包括石墨烯发热板,其板面上固设有多根超导管;所述超导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外管内壁包括透光侧和反光侧,所述透光侧朝向石墨烯发热板板面;所述内管包括吸热段和冷凝段,且所述吸热段置于外管内部,所述冷凝段穿过开口端置于外管外部,且所述吸热段外壁和外管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采用石墨烯发热板作为热源,向超导管发出红外线,使得超导管内的传热介质吸热升温,采用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与反光侧相配合,使得内管的吸热面积增大,能更好接收红外线中,提高热转换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加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待加热介质(如水、油等)进行加热时,通常会将电加热管插入待加热介质中或通过燃煤、燃气等对待加热介质进行加热,但是此类设备在加热过程中,经常会带来其他废弃物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能源的利用率较低,造成电能或燃料大量浪费,同时对于待加热介质的加热速度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以快速的对管内的介质进行加热,提高热能的使用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超导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外管内壁包括透光侧和反光侧;所述内管包括吸热段和冷凝段,且所述吸热段置于外管内部,所述冷凝段穿过开口端置于外管外部,且所述吸热段外壁和外管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和内管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开口端管壁向内延伸出收口,所述收口直径与内管外壁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内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根底梁,且底梁相互交叉设置,且每根底梁两端均延伸出弹簧脚,所述弹簧脚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梁的长度方向垂直,多根所述弹簧脚围绕形成容纳腔,所述吸热段端部置于容纳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底梁的长度与外管内径长度相等。
进一步的,每根所述弹簧脚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置于弹簧脚端部,第二限位部置于弹簧脚中部。
进一步的,置于同一根底梁两端的两根弹簧脚的第一限位部位置相同,第二限位部位置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侧的横截面为弧形,其截面圆心角为180°。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吸热段的外壁上设有吸热涂层。
一种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包括上述超导管,还包括石墨烯发热板,所述外管的透光侧朝向石墨烯发热板板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内管设置为变径的形式,增大吸热段的红外线吸收面积,使得吸热段能更快升温,减少传热介质汽化时间,增加热能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石墨烯发热板作为热源,向超导管发出红外线,使得超导管内的传热介质吸热升温,采用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与反光侧相配合,使得内管的吸热面积增大,能更好接收红外线中,提高热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加热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超导管横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卧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卧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966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全透气型乳胶内衣罩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