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防淤堵雨水口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90540.3 | 申请日: | 2020-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9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富;刘胜;余德春;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杨柳岸 |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防淤堵 雨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防淤堵雨水口结构,属于市政道路的排水构筑物技术领域。腔形的雨水井的上端敞口,敞口处盖设有雨水篦子;雨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雨水井内腔连通的过水孔,过水孔的下沿至雨水井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以使过水孔以下的雨水井内腔区域形成为沉砂区;过水孔的外端连接市政集水管,过水孔的内端连接防淤堵管节,防淤堵管节包括水平管段,水平管段的一端与过水孔的内端相连以连通市政集水管,水平管段的下表面开设有贯穿单侧管壁的竖向进水口,水平管段的自由端连接朝向雨水井上端敞口方向延伸的竖向管段。该结构使雨水经沉砂区沉淀处理后,再由竖向进水口流入市政集水管,可有效防止市政集水管淤堵的发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道路的排水构筑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防淤堵雨水口结构。
背景技术
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上每相隔一定距离要设置雨水收集井,在雨季可以收集雨水然后有效利用,可避免路面集水、防止出现内涝。但是部分路面泥沙较重,雨水收集井在使用时容易出现淤堵,而无法达到集水、排水的效果;尤其是在大雨或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地表径流大,夹杂了大量杂物,更容易造成雨水口出水口堵塞,区域通水不畅,影响正常使用,亟待解决。
现有技术中也有相关研究,如CN205530608U所涉及的一种可拆卸防堵塞雨水口装置,通过梯形的内置雨水井来方便打捞清淤,其泄水口离梯形雨水斗底部留有一定距离,可以更方便地收集杂质并打捞清理;又如CN207419667U所涉及的一种道路雨水口防堵塞截污沉淀装置,公开了包括橡胶密封垫、连接管和不锈钢过滤罩的过滤装置,橡胶密封垫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部套装不锈钢过滤罩,连接管上制有渗流孔,可以起到防淤堵功能;还有如CN207700338U、CN203782860U涉及的防堵塞雨水口,理论上都可以起到防淤堵效果,但是总的来说,结构都比较复杂,实用性较差,在实际道路雨水口建设中也鲜有应用,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防淤堵雨水口结构,避免目前的防堵雨水口结构复杂、实用性较差的问题,取得有效防止淤堵,简单易实施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防淤堵雨水口结构,包括腔形的雨水井,所述雨水井的上端敞口以作为雨水收集入口,雨水井的上端敞口处盖设有雨水篦子以防止大体积的杂物进入雨水井;所述雨水井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雨水井的内腔连通的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的下沿至雨水井的底部具有一定距离以使过水孔以下的雨水井内腔区域形成为沉砂区;过水孔的外端连接市政集水管,过水孔的内端连接防淤堵管节,所述防淤堵管节包括水平管段,水平管段的一端与过水孔的内端相连以连通市政集水管,水平管段的下表面开设有贯穿单侧管壁的竖向进水口,水平管段的自由端连接朝向雨水井上端敞口方向延伸的竖向管段。
进一步,所述竖向管段的上端敞口。
进一步,竖向管段的上端敞口通过若干周向均布的竖向帽柱连接管节盖帽以防止杂物从竖向管段的上端敞口落入。
进一步,竖向帽柱长度为5~10cm,数量为4~8根;管节盖帽至雨水篦子底部的垂直距离为20~40cm。
进一步,竖向管段的管壁上开设有若干水平进水口,所有水平进水口在竖向管段上沿周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所述水平管段与竖向管段的连接处为90°圆弧形的折弯过渡;所述竖向进水口开设于所述折弯过渡的位置处。
进一步,过水孔下沿至雨水井底部的距离为10~3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90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