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导管标识收纳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87546.5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73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刘娟;梁欢;徐晓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B65D85/67 | 分类号: | B65D85/67;B65H7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7 四川省成都市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导管 标识 收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导管标识收纳盒,包括盒体、盒盖、分隔板、伸缩轴、抽出口,盒体上且位于抽出口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抽出的医用导管标识抵触的支撑板,盒体上且位于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压板,压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盒体上且另一端设置有刀片,支撑板上开设有供刀片嵌入的切断口。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当需要对从抽出口出来的医用导管标识进行切断时,首先将医用导管标识需要切断的位置移动至支撑板上切断口的位置处,随后转动压板,使得刀片嵌入在切断口内,此时刀片即可对医用导管标识进行切断,最终即可实现对抽出的医用导管标识进行比较方便的切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医用导管标识收纳盒。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危重患者通常使用多种辅助导管,如导尿管、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等,导管护理作为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项目,在导管护理过程中,为了能够正确辨别各种不同用途的导管,需要在这些导管上粘贴各种医用导管标识,一旦操作错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致命的危险,因此,医用导管标识的正确使用直接影响整体护理质量,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康复。
目前,公开号为CN206606508,公开日为2017年11月3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导管标识收纳盒,其包括方形的盒体,盒体由前面板、后面板、底面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围合而成,盒体顶部具有用于取放医用导管标识的取放口,盒体内通过若干个隔板分隔形成用于容置医用导管标识的若干个容腔,后面板内侧壁上对应每个容腔均铰接有用于压紧容腔内医用导管标识的压紧悬臂,压紧悬臂下表面与后面板之间设有拉紧弹簧,前面板上对应每个容腔均设有供医用导管标识自由端伸出的抽出口。
该种医用导管标识收纳盒使得压紧悬臂在拉紧弹簧的拉紧作用下向下压紧在医用导管标识上,从而避免医用导管标识发生松散;其中当医用导管标识从抽出口内抽出时,通常需要一只手握住医用导管标识另一只手才能将撕下医用导管标识,此时就会使得撕下医用导管标识的操作比较麻烦,且医用导管标识的断口可能会不平整,影响医用导管标识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导管标识收纳盒,能够对抽出的医用导管标识进行比较方便的切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导管标识收纳盒,包括盒体、一端铰接在盒体侧壁上的盒盖、多个位于盒体内且将盒体内分成多个空腔的分隔板、位于每个空腔内且穿过医用导管标识卷芯的伸缩轴、多个开设在盒体上且分别对应多个空腔的抽出口,所述盒体上且位于抽出口的位置处设置有供抽出的医用导管标识抵触的支撑板,所述盒体上且位于支撑板的上侧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盒体上且另一端设置有刀片,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供刀片嵌入的切断口。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从抽出口出来的医用导管标识进行切断时,首先将医用导管标识需要切断的位置移动至支撑板上切断口的位置处,随后转动压板,使得压板朝向支撑板一侧转动,随后压板上的刀片即可嵌入在切断口内,此时刀片即可对切断口位置处的医用导管标识进行切断,整个过程只需要单手也可以进行,最终即可实现对抽出的医用导管标识进行比较方便的切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板远离刀片的一端上开设有轴孔,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穿过轴孔的固定轴,所述盒体上且位于固定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固定轴上套设有一端连接在压板侧壁上且另一端连接在连接块上的扭簧,所述扭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刀片与切断口之间留有供医用导管标识抽出的缝隙。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压板从而将刀片嵌入在切断口内时,利用扭簧的一端连接在压板侧壁上且另一端连接在连接块上,同时当扭簧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刀片与切断口之间留有供医用导管标识抽出的缝隙,故而刀片嵌入在切断口内时,扭簧即可发生弹性形变,而当医用导管标识被刀片切断后,松开压板后,利用扭簧的弹性恢复力,压板即可自动复位,从而等待下一次的切断操作,最终即可使得连续对医用导管标识进行切断的操作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75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开口防粘连编织袋
- 下一篇:一种黑蒜饮料加工用高效胶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