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型光学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86302.5 | 申请日: | 2020-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8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范和强;陈正坚;吴锡清;赵言松;杨凯元;方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0 | 分类号: | G02B1/10;G02B1/18;G02B5/22;G02B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快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3 | 代理人: | 杨冬玲 |
地址: | 3111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光学薄膜 | ||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复合型光学薄膜,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抗雾层、第一扩散层、绿光吸收层、第二扩散层、紫外吸收层、增韧层和抗粘层,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内均设有扩散粒子。在滤光性能方面,通过第一扩散层、第二扩散层与绿光吸收层、紫外吸收层的复合,使得薄膜对入射光的吸收更加充分,整体的光学吸收性能更加均一;在物理性能方面,通过增加抗雾层、增韧层与抗粘层使膜获得了防起雾、降低入射光散射与反射、高韧性以及抗粘连的作用,提升了使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薄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光学薄膜。
背景技术
薄膜是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根据功能的不同,薄膜可分为各种类型,其中,以具有滤光性的薄膜为例,具有滤光性的薄膜主要起到对特定波段光线的滤光功能,在光学、军事、电子显示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针对现有技术中具有滤光性的薄膜存在结构不合理、滤光效果差、吸收波段单一,吸收强度分布不合理的问题,这些因素使得薄膜滤光性能差,另外,现有技术中具有滤光性的薄膜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复合型光学薄膜,用于优化薄膜的滤光性,并且,增多了薄膜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复合型光学薄膜,该复合型光学薄膜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抗雾层、第一扩散层、绿光吸收层、第二扩散层、紫外吸收层、增韧层和抗粘层,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内均设有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的直径为1μm~2μm。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复合型光学薄膜,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抗雾层、第一扩散层、绿光吸收层、第二扩散层、紫外吸收层、增韧层和抗粘层,其中,所述第一扩散层和第二扩散层内均设有扩散粒子。在滤光性能方面,通过第一扩散层、第二扩散层与绿光吸收层、紫外吸收层的复合,使得薄膜对入射光的吸收更加充分,整体的光学吸收性能更加均一;在物理性能方面,通过增加抗雾层、增韧层与抗粘层使膜获得了防起雾、降低入射光散射与反射、高韧性以及抗粘连的作用,提升了使用性能。并且,本方案中扩散粒子的形状呈三角形,该方案可以有效地防雾,优化了复合型光学薄膜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抗雾层的厚度为6μm~10μm。
抗雾层的厚度合理,优化了复合型光学薄膜的物理特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扩散层和所述第二扩散层的厚度均为8μm~10μm,所述第一扩散层中的扩散粒子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第二扩散层中的扩散粒子的形状为棱形。
第一扩散层、第二扩散层厚度合理,优化了复合型光学薄膜物理特性。
作为优选,所述绿光吸收层的厚度为16μm~20μm,绿光吸收层的吸收波段为495nm~575nm,平均透过率范围在4.6%~9.2%。
优化了复合型光学薄膜的物理特性。
作为优选,所述紫外吸收层的厚度为14μm~16μm,并且,所述紫外吸收层的紫外光平均透过率为0.1%~0.2%。
紫外吸收层具有良好的吸光性能,优化了复合型光学薄膜的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增韧层的厚度为30μm~40μm。
作为优选,所述抗粘层的厚度为4μm~6μm,所述抗粘层包括BaSO4颗粒,所述BaSO4颗粒尺寸范围在1.6至2.4μm。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是示例性的,并非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全部附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6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蔽型提前放电避雷针
- 下一篇:一种具有显示装置的翻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