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颈椎长度和曲度调节的智能颈椎牵引床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84672.5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0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罗卓荆;胡学昱;梁卓文;张永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G16H10/60;G16H80/00;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闫家伟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颈椎 长度 曲度 调节 智能 牵引 | ||
1.一种具有颈椎长度和曲度调节的智能颈椎牵引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床体(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1)上的牵引装置(3)和智能控制系统(4),其中,
所述床体(2)包括在所述第一底座(1)上分离设置的支架平台(201)和牵引床体(202);
所述牵引装置(3)包括头颈牵引部(301)、头颈反转部(302)和气泵(303),其中,
所述头颈牵引部(301)包括头部辅助固定带(3011)、传动机构(3012)和牵引动力机构(3013),所述头部辅助固定带(3011)通过所述传动机构(3012)与设置在所述支架平台(201)下方的所述牵引动力机构(3013)连接;所述头颈反转部(302)包括两个充气气枕(3021)和气枕平台(3022),所述两个充气气枕(3021)位于所述气枕平台(3022)上,且分别与所述气泵(303)连接,所述气枕平台(3022)位于所述牵引床体(202)上;
所述智能控制系统(4)包括面部信息采集单元(401)、数据采集单元(402)、病例创建单元(403)、主控制单元(404)、无线通信单元(405)和云服务器(406),其中,
所述面部信息采集单元(401)和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02)均设置在所述床体(2)上;所述病例创建单元(403)分别连接所述面部信息采集单元(401)和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02);所述主控制单元(404)连接所述面部信息采集单元(401)、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02)和所述病例创建单元(403);所述通信单元(405)连接所述主控制单元(404)和所述云服务器(4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颈椎长度和曲度调节的智能颈椎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3)还包括颈部曲度调节部(304),所述颈部曲度调节部(304)设置在所述牵引床体(202)上,所述颈部曲度调节部(304)包括相互连接的颈椎枕(3041)和调节装置(3042),其中,
所述颈椎枕(3041)的上表面包括若干个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的半径由中心至两侧呈减小趋势;
所述调节装置(3042)包括第二底座(5)、曲柄(6)、连杆(7)与转轴(8),所述第二底座(5)位于所述气枕平台(3022)上,所述曲柄(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7)转动连接,所述连杆(7)与所述颈椎枕(304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8)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5)上且与所述第二底座(5)转动连接,所述连杆(7)的径向穿过所述转轴(8),与所述转轴(8)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颈椎长度和曲度调节的智能颈椎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3)还包括颈长调节部(305),所述颈长调节部(305)包括气枕平台位移电机(3051)和齿条机构(3052),其中,
所述气枕平台位移电机(3051)和所述齿条机构(3052)均位于所述气枕平台(3022)下方;
所述气枕平台位移电机(3051)通过所述齿条机构(3052)与所述气枕平台(3022)连接,以带动所述气枕平台(3022)在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颈椎长度和曲度调节的智能颈椎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012)包括支架(9)、第一滑轮(10)、第二滑轮(11)和牵引绳(12),其中,
所述支架(9)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平台(20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滑轮(10);
所述第二滑轮(11)设置在所述支架平台(201)的端部;
所述牵引绳(12)的一端连接所述头部辅助固定带(3011),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滑轮(10)和所述第二滑轮(11)后与所述牵引动力机构(30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颈椎长度和曲度调节的智能颈椎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动力机构(3013)为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气泵(303)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牵引绳(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467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足部锻炼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浓缩液混合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