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用于流体环境下检测膜性能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83580.5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49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邱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越肾科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65/10 | 分类号: | B01D65/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刘方 |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流体 环境 检测 性能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流体环境下检测膜性能的装置,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包括第一盖板和设置在第一盖板上的第一流道隔板,第一流道隔板用以形成第一流道,盖板上开设有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一流体出口,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一流体出口分别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包括第二盖板和设置在第二盖板上的第二流道隔板,第二流道隔板用以形成第二流道,盖板上开设有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分别与第二流道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活动连接,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用以放置待测膜。利用该装置能够模拟流体环境,从而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待测膜在实际流动环境中的性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性能测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于流体环境下检测膜性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材料科研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被研制出来,为了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质,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针对此,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检测装置,如对材料的渗透性检测及生物相容性检测的装置。以模拟材料应用中的渗透情况为例,现阶段的检测方式使用了液体环境,但却忽视了装置中液体为静止状态,在静止条件下,实际分子扩散很慢,无法完全模拟更为复杂的情况(如生物体内)。而在检测材料表面结合物质的附着率及稳定性方面,当材料表面附着其他结合物(如涂层或细胞等)时,往往在稳定后进行检测,忽视了材料附着其他结合物后的应用环境,使得实验结果及数据无法准确的测算材料应用中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用于流体环境下检测膜性能的装置,利用该装置能够模拟流体环境,从而能够更精确地反映待测膜在实际流动环境中的性质。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流体环境下检测膜性能的装置,包括:
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包括第一盖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上的第一流道隔板,所述第一流道隔板用以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体入口和第一流体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包括第二盖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上的第二流道隔板,所述第二流道隔板用以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入口和第二流体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用以放置待测膜。
本申请中的“活动连接”是指在使用时可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开,以便将待测膜放置在两者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用于流体环境下检测膜性能的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使用时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放置待测膜,通过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流体通道内通入液体,使得待测膜处于流体环境中,以模拟待测膜在实际流动使用环境中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均设置有流体通道,属于非整体性腔室,这种设置的优势是保证了待测膜在各个区域所受流体的作用力相似,且能高效控制第一腔室流体和第二腔室流体的对流与否。同时还可以灵活调整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中流体通道内通入液体的成分,增加了检测多样化,在检测待测膜的渗透性、与表面物质如细胞的结合性等应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可用于流体环境下检测膜性能的装置,还包括承载网,所述承载网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用以承载所述待测膜。对于一些力学强度较弱的膜,使用承载网可给予此类膜进行检测的可能。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承载网的单个网格面积为1-16平方毫米,在保证膜完整的前提下,网格面积越大越能保证检测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越肾科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越肾科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35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