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墙材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81235.8 | 申请日: | 2020-04-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7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铮;常豪;薛皓;李子敬;赵璐;周涛;张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 | 
| 代理公司: | 兰州嘉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2 | 代理人: | 郭海 | 
| 地址: | 71005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墙材检测装置,属于建筑墙材检测技术领域,该检测装置包括缓冲机构、连接把与测量机构,所述储液筒与所述套筒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储液筒内部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筒与所述套筒的侧壁相连设置,所述储液筒与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缓冲杆底部与所述套筒形成缓冲腔,所述连接把固定安装于所述缓冲杆顶部一侧,所述伸缩杆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管内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杆顶部与所述安装管内顶部,所述安装管顶部安装于所述连接把远离所述缓冲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杆底部设置有刻度线,该检测装置降低了板材的受损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墙材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墙材是用在建筑墙上的材料,对建筑墙起到隔音、保温、防腐、美观等作用。建筑墙材的的检测项目中,尺寸偏差几乎是所有墙材都通用的必检项,在实验室检测中,常使用软尺测量,但在一些施工工地的抽检中,对部分正在安装和已经安装的墙材,软尺测量不再适用。
尤其是对于特殊功能的隔音板材、隔热板材、饰面板材等,需要对板材的厚度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建筑墙材的安装和使用效果,抽检中,常在板材安装前,对其厚度进行测量,检测是否合格或否适合建筑墙体的安装标准。现有的建筑墙板材厚度检测装置在对板材进行厚度检测时,卡紧定位的区域不可避免的会对板材造成压伤,板材外部有抹面的,只是局部影响原有的隔音、保温效果,外观不影响,但是部分装饰板材,压痕还会影响其美观度与平整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墙材检测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建筑墙板材厚度检测装置在对板材进行厚度检测时容易对板材造成压伤,影响其美观度与原有的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墙材检测装置,包括缓冲机构、连接把与测量机构。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底座、储液筒、套筒、单向阀与缓冲杆,所述储液筒与所述套筒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顶部,所述储液筒内部设置有储液腔,所述储液筒顶部设置有换气孔,所述储液筒与所述套筒的侧壁相连设置,所述储液筒与所述套筒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单向阀安装于所述储液筒与所述套筒相连的侧壁内,所述缓冲杆滑动安装于所述套筒内部,所述缓冲杆底部与所述套筒形成缓冲腔。
所述连接把固定安装于所述缓冲杆顶部一侧。
所述测量机构包括安装管、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所述伸缩杆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管内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杆顶部与所述安装管内顶部,所述安装管顶部安装于所述连接把远离所述缓冲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杆底部设置有刻度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机构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测量机构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把一端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把远离所述缓冲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包括横杆、第一内杆与第二内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内杆与所述第二内杆分别对应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部,两个所述测量机构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内杆与所述第二内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杆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杆与所述套筒内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管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室与第二安装室,所述第一安装室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室内径3-4㎜,所述伸缩杆顶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安装室间隙配合,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第二安装室间隙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管顶部螺栓安装有盖板,所述第一弹性件顶端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底部设置有针形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建筑科大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81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