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锁关节脱位后复位用矫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77381.3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30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孙忠义;王冬滨;朱鹏志;朱德清;夏洪刚;张永民;张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天津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5/04 | 分类号: | A61F5/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英扬昊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27 | 代理人: | 吴扬 |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关节 脱位 复位 矫形 | ||
一种胸锁关节脱位后复位用矫形器,包括矫形装置、固定束带、插槽,矫形装置又包括安装座、安装板、调节杆、单向调节螺母、复位底板、亲肤层,安装座为长方体结构,安装座上开设有通槽,通槽内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调节孔,与调节孔配套设有调节杆,调节杆上设有单向调节螺母,单向调节螺母位于安装板的上侧,调节杆底部固定焊接有复位底板,复位底板底部设有亲肤层,安装座上设有固定束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起到固定作用,还可以实现对错位的胸锁关节的有效复位,愈后良好,基本上消除了二期手术矫形的风险,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恢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胸锁关节脱位后复位用矫形器。
背景技术
胸锁关节是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关节,由锁骨胸骨端与胸骨锁切迹及第一肋软骨构成,属鞍状关节。关节囊坚韧,周围有韧带增强。构成胸锁关节锁骨端的部分为关节面,位于锁骨内侧端膨大的胸骨端上。其下方有肋锁韧带压迹。锁骨内侧端膨大称胸骨端。胸骨端年龄变化明显,是研究骨骼年龄判断方法的良好材料。关节面之间有关节盘,使关节头与关节窝更为适应,并增强了关节的活动方式。胸锁关节面用于根据胸骨形态推算年龄。
胸锁关节脱位是指锁骨相对于胸骨的正常位置发生位移,当锁骨内侧被推向前外侧,离开胸壁,可发生前脱位,反之可发生后脱位。锁骨内侧受到直接外伤,锁骨可向后脱位,损伤气管、食管、胸导管、肺或大血管。胸锁关节由于其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其脱位后难以采取有效的固定及治疗方式,目前多采用三角巾悬吊或闭合复位的治疗方式,此两种方式一般通过石膏绷带实现固定,石膏绷带需经过一定阶段方可进行拆卸、更换,无法实现在恢复过程中及时调整,并且,石膏绷带整体质地坚硬、不具透气性,使得患者在恢复过程中舒适度较差。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锁关节脱位后复位用矫形器,包括矫形装置、固定束带、插槽,所述矫形装置又包括安装座、通槽、安装板、调节孔、调节杆、单向调节螺母、复位底板、亲肤层,所述安装座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通槽四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数量为N个,N≥2,N个调节孔等间距设置,所述调节孔内壁设有内螺纹,与调节孔配套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数量为2个,所述调节杆外壁设有与调节孔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调节杆上设有单向调节螺母,所述单向调节螺母位于安装板的上侧,所述调节杆底部固定焊接有复位底板,所述复位底板底部设有亲肤层;
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束带,所述固定束带又包括背部支撑部、上固定带、下固定带、卡扣、透气孔,所述背部支撑部上设有透气孔,所述背部支撑部上方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体式的上固定带,所述上固定带与安装座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所述背部支撑部下方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体式的下固定带,所述下固定带的端部设有卡扣,所述安装座底部与卡扣对应的位置设有插槽,所述下固定带通过卡扣及插槽实现与安装座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孔数量为6个。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顶部为圆顶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双向调节螺母,所述双向调节螺母位于安装板的下侧。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底板为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底板的直径大于调节杆直径的2倍。
进一步的,所述亲肤层材质为海绵,所述亲肤层与复位底板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孔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与复位底板的材质为硬质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天津医院,未经天津市天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773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肋骨骨折复位用矫形器
- 下一篇:一种生态化集水储水格构式隔震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