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免拆底模大跨度钢桁架楼承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77037.4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24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 发明(设计)人: | 雷红兵;何志强;师圣杰;杨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绿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 |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拆底模大 跨度 桁架 楼承板 | ||
一种免拆底模大跨度钢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板、钢筋桁架、顶梁、底部钢筋、模架连接块和模板连接块,底部钢筋沿前后方向固定设置在钢筋桁架的下部左右两侧,顶梁沿前后方向固定设置在钢筋桁架的顶部,模板连接块沿底模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均匀间隔布置,左右对应相邻的模架连接块与模板连接块、模架连接块与模架连接块之间均开设有卡槽,钢筋桁架下部左右两侧的钢筋分别装配卡接在对应侧的卡槽内,左侧的模架连接块的左侧面开设有定位长槽,右侧的模板连接块的右侧面一体设有与定位长槽适配的定位棱条。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底模板免拆,减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楼承板的强度更高,重量更轻,成本也更低,易于市场上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拆底模大跨度钢桁架楼承板。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是由钢筋、桁架、楼承板组成。钢筋桁架楼承板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结构布置灵活等一系列的技术优势,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对于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进度以及成本效益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模板在安装过程中,相邻的两块底模板在接缝处需要进行支撑,现有的支撑结构采用钢管脚手架及型钢进行支撑,搭建支撑需要较多的工序和时间,在浇筑混凝土后,还需要将底模板、钢管脚手架型钢支撑拆除,虽然底模板可以再次利用,但在拆除工序也增加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得不偿失。另外,桁架的顶梁采用方管或圆管,倾斜设置的支撑筋上端要与顶梁的管壁焊接,为了焊接牢靠,这就要求顶梁的管壁较厚,从而导致整个楼承板的重量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于操作、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施工效率高、重量轻、强度高的免拆底模大跨度钢桁架楼承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免拆底模大跨度钢桁架楼承板,包括底模板、钢筋桁架、顶梁、底部钢筋、模架连接块和模板连接块,模架连接块和模板连接块呈矩形阵列固定在底模板上表面,底模板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底部钢筋沿前后方向固定设置在钢筋桁架的下部左右两侧,顶梁沿前后方向固定设置在钢筋桁架的顶部,模板连接块沿底模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均匀间隔布置,左右对应相邻的模架连接块与模板连接块、模架连接块与模架连接块之间均开设有卡槽,钢筋桁架下部左右两侧的钢筋分别装配卡接在对应侧的卡槽内,左侧的模架连接块的左侧面与底模板的左侧边齐平,左侧的模架连接块的左侧面开设有定位长槽,右侧的模板连接块的右侧面一体设有与定位长槽适配的定位棱条。
模架连接块和模板连接块均与底模板通过沉头螺钉自下而上连接为一体。
顶梁两端封堵,顶梁的横截面为顶部敞口的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的上底长度小于下底的长度,等腰梯形结构的左腰顶部先向右再向下折弯形成第一左L型加强条板,等腰梯形结构的右腰顶部先向左再向下折弯形成第一右L型加强条板,第一左L型加强条板右侧与第一右L型加强条板左侧之间预留有用于向等腰梯形结构内部浇筑混凝土的间隙。
顶梁两端封堵,顶梁的横截面为底部敞口的等腰梯形结构,等腰梯形结构的上底长度小于下底的长度,等腰梯形结构的左腰底部先向右再向上折弯形成第二左L型加强条板,等腰梯形结构的右腰底部先向左再向上折弯形成第二右L型加强条板,第二左L型加强条板右侧与第二右L型加强条板左侧之间预留有用于向等腰梯形结构内部浇筑混凝土的间隙。
顶梁的横截面为顶部敞口的U型结构,U型结构左侧壁顶部先向右再向下折弯形成第三左L型加强条板,U型结构右侧壁顶部先向左再向下折弯形成第三右L型加强条板,第三左L型加强条板右侧与第三右L型加强条板左侧之间预留有用于向U型结构内部浇筑混凝土的间隙。
顶梁的横截面为底部敞口的U型结构,U型结构左侧壁底部先向右再向上折弯形成第四左L型加强条板,U型结构右侧壁底部先向左再向上折弯形成第四右L型加强条板,第四左L型加强条板右侧与第四右L型加强条板左侧之间预留有用于向U型结构内部浇筑混凝土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绿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绿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77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外科临床防护组件
- 下一篇:一种水工消能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