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热靠背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75803.3 | 申请日: | 2020-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73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林楚鹤;林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方向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B60N2/64;H05B3/36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翁斌 |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市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热 靠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靠背,其特征是:所述发热靠背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软垫、隔热层、电热片和表面包覆层;所述电热片包括碳纤维布和复合于碳纤维布正反面并将碳纤维布包裹的防水绝缘层,所述防水绝缘层的边缘处缝制有导电条,以及所述导电条上连接有延伸至防水绝缘层外部的导电线。本实用新型在稳定发热的同时,具有发热均匀,节省车载电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靠背,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汽车发热靠背。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为了增加车内人员乘驾的舒适性,会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内设置一加热层。目前,比较常见的电加热材料主要是通过将电热丝盘绕在载体上制备的电热膜。将该电热膜作为加热层设置在汽车脚垫内,存在着诸多缺陷:
1、此类产品使用的加热丝主要是金属电阻丝,由于电热丝分布为线状分布,所以加热膜不同两点之间的温差较大,不能做到均匀加热;
2、电热膜的柔性较差,导致其抗弯折性能较差,因此乘驾人员的背靠在靠背上,对该电热片挤压后,存在将电热膜压损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靠背的柔软性,进而影响乘驾人员倚靠的舒适性;
3、耗电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热靠背,在稳定发热的同时,具有发热均匀,节省车载电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热靠背,其特征是:所述发热靠背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软垫、隔热层、电热片和表面包覆层;
所述电热片包括碳纤维布和复合于碳纤维布正反面并将碳纤维布包裹的防水绝缘层,所述防水绝缘层的边缘处缝制有导电条,以及所述导电条上连接有延伸至防水绝缘层外部的导电线。
优选的,所述软垫为记忆海绵。
优选的,所述表面包覆层为PU皮革。
优选的,所述防水绝缘层为绝缘硅胶或PE膜或PI膜。
优选的,所述发热靠背的正面具有截面为圆弧并且上下延伸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在汽车靠背内设置发热片,能够对乘驾人员的背部起到供暖效果,提升乘坐人员或是驾驶人员的舒适度;
2、发热片为碳纤维布,其具有发热均匀、发热稳定省电的效果;碳纤维布通过辐射远红外对人体加热,显著提升了对人体加热的舒适度;碳纤维布在发热的同时,能够节省车载电源的耗电,降低了其对车辆正常特别是电动车行驶的影响;
3、碳纤维布为整块布均能导电,且为柔性布料,不存在折损导致的损坏,以及即使部分碳纤维断裂,也不会影响到碳纤维的正常导电、发热,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设置在软垫的前方,使得发热片对乘驾人员能够达到更佳的加热效果,进一步节省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热靠背的构造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热靠背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发热靠背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发热靠背,其特征是:所述发热靠背从内至外依次包括软垫1、隔热层、电热片3和表面包覆层4。
所述电热片3包括碳纤维布32和复合于碳纤维布32正反面并将碳纤维布32包裹的防水绝缘层31,所述碳纤维布32的相背两处边缘缝制有导电条,以及所述导电条上连接有延伸至防水绝缘层31外部的导电线,导电线的端部具有插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方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方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758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