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纶超柔布料生产用剪毛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69262.3 | 申请日: | 2020-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40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兰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江汉针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13/08 | 分类号: | D06C13/08;D06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2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纶超柔 布料 生产 剪毛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纶超柔布料生产用剪毛机,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设置的布料,所述壳体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中心转辊,且中心转辊外侧固定连接有转架,所述转架侧面转动连接有外转辊,所述壳体侧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侧面转动连接有滑动导辊,且滑动导辊与布料贴合传动,所述壳体顶端粘接有毛刷。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转动接电除毛绒结构,实现了吸尘口快速除毛绒纤维,减少外转辊上毛绒纤维的粘连积累,采用弹性压紧防过热结构,实现了布料受到传动时对于布料上的毛绒纤维进行刮除,以减少布料局部过热损伤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剪毛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纶超柔布料生产用剪毛机。
背景技术
绒类织物经织造、解捻或起毛后表面毛绒纤维长短不一,有时需要将毛绒剪平齐;或针织毛圈织物需将表面毛圈剪断剪齐,这就是剪毛机所要达到的目的,剪毛工序一般可分为预剪、终剪和花式剪,预剪毛能为终剪减轻一次性剪切的压力,保证终剪的质量。花剪是将绒面剪出所需花型,主要依托刀的型式而定。
剪毛机在现代织物生产过程中受到广泛的使用,然而现有的剪毛机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剪毛机在使用时往往会造成毛绒纤维与胶辊互相粘连,从而使得胶辊的效率降低;其次,现有的剪毛机在预剪毛绒时长时间使得胶辊预热,从而容易造成布料的过热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剪毛机容易积累毛绒纤维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氨纶超柔布料生产用剪毛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纶超柔布料生产用剪毛机,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设置的布料,所述壳体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处固定连接有中心转辊,且中心转辊外侧固定连接有转架,所述转架侧面转动连接有外转辊,所述壳体侧面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侧面转动连接有滑动导辊,且滑动导辊与布料贴合传动,所述壳体顶端粘接有毛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槽内套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滑块底端通过压缩弹簧与壳体弹性连接,所述滑块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顶端开设有吸尘口,且吸尘口与毛刷相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底部两侧转动连接有定位导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端与定位导辊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导辊与布料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转辊侧面转轴处固定连接有触点,所述壳体侧面固定连接有接电环,所述触点与接电环贴合接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架与外转辊电性连接,所述外转辊弧形侧面呈凹槽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转动接电除毛绒结构,由于采用了外转辊与转架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第二驱动电机通过中心转辊带动转架转动,又由于采用了接电环与触点之间的电性连接,以及外转辊与转架之间的电性连接,实现了外转辊底端对于布料进行粘连除毛绒纤维,同时由于采用了壳体顶端粘接的毛刷,以及毛刷顶端开设的吸尘口,实现了吸尘口快速除毛绒纤维,减少外转辊上毛绒纤维的粘连积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江汉针纺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江汉针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692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V绒布料生产用热梳机
- 下一篇:一种便捷式T恤印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