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66561.1 | 申请日: | 2020-04-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0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郑越;郑灿;陈国生;霍朝辉;吴乐平;严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周梦仙 |
| 地址: | 324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段式 炭化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包括炭化绞龙;所述炭化绞龙由底部圆形腔状的炭腔和顶部长方形状的料座构成的复合式腔座结构;所述前焊架的顶面坐装有电性连接的电控箱和伺服马达,且伺服马达的动力轴与炭腔中的绞齿由外侧轴接关系的带轮组件连接在一起,并且伺服马达受电控箱控制可进行正反转旋转动作;所述料座的右侧焊接有挡板,并且此挡板所在腔部的右侧贯穿有前后两根排气管;所述炭腔的右侧底面开设有下料口,且在此下料口的底侧焊接有下料口。通过炭化炉原有的推进器实现混合,由此向右推出的猪肉就会更好的被高温处理,因此就现有技术的系统设备所公开的炭化炉在功能结构上得到了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死猪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养殖规模居世界前列。畜禽养殖的过程中,由于天气、疫病等原因养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死亡率。以生猪养殖业为例,一般情况下,生猪养殖成活率在97%左右,这些死亡生猪如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必然对生态环境、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潜在危害。传统的死猪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深埋、焚烧等方式。深埋法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而焚烧法处理成本高,且焚烧过程中如果燃烧不完全容易产生二噁英造成二次污染。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在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20789579.5公开了一种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解决现有动物与植物的特性区别导致现有的秸秆炭化装置无法拥有死猪的炭化问题。本装置包括提供热风的燃烧炉、切碎物料的切碎机以及用于翻炒并输送切碎后物料的滚筒,切碎机的出料口及燃烧炉出风口连接滚筒的首端,滚筒的末端底部设有固形物出口,固形物出口连接有炭化炉,滚筒的末端还设有排气口,排气口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滚筒的首端具有一次配风口,滚筒内部距离首端1/4~1/2处设有二次配风口,二次配风口通过从滚筒端部进入的导气管探入滚筒内,所述切碎机置于隔离室中,隔离室通过通风管道与燃烧炉的进风口连通,通风管道上设有引风机。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类似于上述结构的炭化式死猪处理装置中所涉及的炭化炉结构简单,位于顶部的绞龙式滚筒将破裂后的死猪肉流入此炭化炉内后,会与炭化炉内所注入的高温炭形成局部性接触,且在底部炭化炉内的螺旋式推进器作用下猪肉会与高温炭产生局部混合,而并不能对掉入底腔中的死猪肉产生炭化式高温处理,因此其公开的炭化炉结构较为简单,其结构有必要进行充分合理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类似于上述结构的炭化式死猪处理装置中所涉及的炭化炉结构简单,位于顶部的绞龙式滚筒将破裂后的死猪肉流入此炭化炉内后,会与炭化炉内所注入的高温炭形成局部性接触,且在底部炭化炉内的螺旋式推进器作用下猪肉会与高温炭产生局部混合,而并不能对掉入底腔中的死猪肉产生炭化式高温处理,因此其公开的炭化炉结构较为简单,其结构有必要进行充分合理化设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连续分段式死猪炭化处理装置,包括炭化绞龙;所述炭化绞龙由底部圆形腔状的炭腔和顶部长方形状的料座构成复合式腔座,其中在炭腔的前端面焊接有前焊架;所述前焊架的顶面坐装有电性连接的电控箱和伺服马达,且伺服马达的动力轴与炭腔中的绞齿由外侧轴接关系的带轮组件连接在一起,并且伺服马达受电控箱控制可进行正反转旋转动作;所述料座的右侧焊接有挡板,并且此挡板所在腔部的右侧贯穿有前后两根排气管;所述炭腔的右侧底面开设有下料口,且在此下料口的底侧焊接有下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料座的左侧开设有长方形槽口,并且槽口左端面区域焊接有前后两根导管,顶座通过前后端面所设有的耳座滑动配合于两根导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料座的前端面焊接有固定座,通过此固定座固定有大伸距电动缸,并且通过长方形板,且大伸距电动缸通过动作杆端头的固定板将顶座自右向左顶移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665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发热电脉冲护腰带
- 下一篇:一种隔音效果良好的铜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