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肋软骨切割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62286.6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8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欢欢;杨曦雯;张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宋亚楠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骨 切割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一种肋软骨切割工具,其包括手柄和垂直于手柄的切割头,刀片的末端与手柄的前端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切割头的厚度从首端至末端逐渐增加,切割头首端的厚度约为0.015-0.02cm,切割头末端的厚度为0.15-0.2cm,此外,切割头宽为1.2-1.5cm,高为1.5-1.8cm。基于此,操作人员握持手柄并将切割头送至切口内,通过切割头的首端钝性切断肋软骨。由于切割头首端的厚度远小于手术刀的厚度,切割头在切割肋软骨时不会割伤肋软骨背侧的软骨膜与胸膜,减少了手术的危险;同时,切割头可以深入切口内,在盲视的情况下完成肋软骨的切割,如此,不再需要充分暴露肋软骨,能够在原有切口的基础上有效减小手术切口的大小,也间接提升了可分离的肋软骨的长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肋软骨切割工具。
背景技术
肋软骨是指位于肋的腹侧的透明软骨,常用于鼻整形及耳再造手术中。在现有的技术中,肋软骨主要采用手术刀直接切取,手术刀十分锋利,操作时容易误伤到胸膜以及肋间神经血管,造成出血及气胸血胸,为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通常需要充分暴露肋软骨,又导致了手术的创口较大,疤痕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肋软骨切割工具,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实用性高等优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肋软骨切割工具,包括:
手柄;
切割头设于所述手柄的前端并垂直于所述手柄,所述切割头的末端与所述手柄的前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切割头的厚度从首端至末端逐渐增大,所述切割头首端的厚度为0.015-0.02cm,所述切割头末端的厚度为0.15-0.2cm;
其中,所述切割头的宽为1.2-1.5cm,所述切割头的高为1.5-1.8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设为渐宽长方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的长为17-20cm,所述手柄的宽度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所述手柄的前端宽为0.2-0.3cm,所述手柄的后端宽为1-1.1cm,所述手柄的厚为0.1-0.2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上设有防滑凹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设为圆柱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的长为17-20cm,所述手柄的底面直径为1-1.5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柄与所述切割头均由钢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肋软骨切割工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肋软骨切割工具包括手柄和切割头,切割头的末端与手柄的前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切割头的厚度从首端至末端逐渐增大,切割头首端的厚度为0.015-0.02cm,切割头末端的厚度为0.15-0.2cm,另外,切割头的宽为1.2-1.5cm,切割头的高为1.5-1.8cm。具体而言,操作人员握持手柄并将切割头送至切口内,通过切割头的首端钝性切断肋软骨。由于切割头首端的厚度远小于手术刀的厚度,切割头在分离肋软骨的同时不会割伤肋软骨背侧的软骨膜与胸膜,减少了手术的危险;同时,基于切割头的尺寸以及能够切割肋软骨的特性,切割头可以深入切口内,在盲视的情况下完成肋软骨的切割,如此,不再需要充分暴露肋软骨,能够在原有切口(约3-4.5cm)的基础上有效减小手术切口的大小(约1.5-2cm),也间接提升了可分离的肋软骨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肋软骨切割工具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肋软骨切割工具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肋软骨切割工具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未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622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箱入脱销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保的喷漆装置气体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