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流运输智能液压搬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58680.2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3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曹任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卡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7/06 | 分类号: | B65G7/06;B65G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汇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7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流 运输 智能 液压 搬运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物流运输智能液压搬运装置,包括第一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内设有第一空腔,第一平台的顶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空腔内转动连接有丝杠,丝杠位于第一通孔下方,丝杠上连接有螺母副,螺母副上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穿过第一通孔后突出于第一平台上表面,连接柱的顶端设置有推板,第一空腔内安装有电机,丝杠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空腔远离电机的侧壁上设置有摄像头,本实用新型通过装在第一平台上的摄像头对货架上标签进行扫描,然后通过电机和丝杠带动推板的移动将对应货物推放在货架对应层上,实现货物智能分类存放的目的,节省劳动力的同时减少货物人为放错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流运输智能液压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物流运输搬运装置一般采用带有轮子的平台结构进行运输,货物堆放在平台上到达目的地后通过人力进行搬运,此种运输搬运装置能够省去货物中间运输过程中的人力,但是主要依靠人力的卸货过程中费力的同时还容易导致货物放置混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物流运输智能液压搬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流运输智能液压搬运装置,包括第一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底端的第二平台,所述第二平台上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平台连接,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卸货装置,所述卸货装置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丝杠、与所述丝杠配合连接的螺母副和与所述螺母副连接的推板,所述丝杠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台内,所述电机能够使所述推板沿所述丝杠的轴向移动,所述货架上设置有标签,所述第一平台上设置有能够识别所述标签的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获取所述标签的信息后将所述标签的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启动所述电机。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连接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的活动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台内的液压缸,所述活动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通过所述连接杆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平台连接,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连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平台连接,所述第二平台内安装有液压缸,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台底端设置有第一基座和第三基座,所述第二平台顶端设置有位于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上方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平台顶端设置有第二基座和第四基座,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与所述第四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三基座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底端与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基座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平台在第二基座一端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一端与第二平台侧面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杆远离连接端的另一端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远离连接端的一端设有把手,所述活动杆内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远离把手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内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第二空腔的侧壁固定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配合连接,所述蜗杆远离螺纹的一端设有内六角旋钮,所述旋钮位于第二空腔外。
优选的,所述第二平台远离活动杆的一侧设有缓坡,所述缓坡下方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远离活动杆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滑动板。
优选的,开口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滑动板内侧上表面设有第一凸块,将滑动板抽出第三空腔时,第二凸块的一侧能够与第一凸块的一侧抵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卡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卡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86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折叠式智能传送装置
- 下一篇:低瓦斯隧道安全智慧化管理集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