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驳船登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58200.2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32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强;张华强;黄金海;张志刚;张成岩;张超刚;闵青松;余鹏涛;彭世宙;张重博;赵波;杨承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赤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7/14 | 分类号: | B63B27/14;B63B35/28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孟学英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驳船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驳船登船装置,包括第一登船组件、平移组件、收放组件、第二登船组件、电池组件;第一登船组件,连接码头与平移组件;平移组件,分别与第一登船组件和第二登船组件连接,用于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二登船组件;收放组件,与平移组件集成一体,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升和下降第二登船组件;第二登船组件,连接船舶与平移租件;电池组件,与平移组件和收放组件电连接,用于供电。通过将第一登船组件、平移组件、收放组件、第二登船组件和电池组件有序结合在一起,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平移组件保证了水平方向上第二登船组件与船舶是靠近的,收放组件和平移平移组件集成一体保证了竖直方向与船舶靠近,尤其满足中小型船舶的使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驳船登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驳船登船装置。
背景技术
在货运集装箱码头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处于无掩护的墩式码头,码头面不是完全连续的,而且标高较高,船舶在作业过程中的颠簸、游动频繁,且幅度比较大。由于码头护舷大、驳船的型深小、停靠在码头上的船舷至码头岸线距离较大。这种条件下的船岸联系是由携带的爬梯或简易跳板难以解决的。而在大型船上配载的舷梯需要辅助起吊设备才能完成搭接,不适合小型船舶使用。
传统的登船梯是活动船梯,一端搭设在船舷,另一端搭和在码头岸边上用于人员上下船舶。依靠人力搬动,搭接时由船内人员协助岸上人员才能完成而且两侧无护栏与大风大浪、潮涨潮落极易产生摇摆滑动。实际测量中潮涨潮落船体落差约为2米高对船上及作业人员上下危险性极大。这种船梯一般会有以下几点因素会造成上下船舶人员的人身伤害:
1、船梯两侧无护栏。
2、船梯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固。
3、船梯或简易跳板无防滑措施易造成人员滑倒坠落。
4、风浪大船舶晃动剧烈。
5、船舶移动时船梯未拆除。
在这种条件下船舶停靠在码头作业时仅靠携带简易船梯跳板或不配置辅助上下驳船的用具是难以保证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的。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驳船登船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驳船登船装置,包括第一登船组件、平移组件、收放组件、第二登船组件、电池组件;所述第一登船组件,连接码头与所述平移组件;所述平移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登船组件和所述第二登船组件连接,用于在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登船组件;所述收放组件,与所述平移组件集成一体,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升和下降所述第二登船组件;所述第二登船组件,连接船舶与所述平移租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平移组件和所述收放组件电连接,用于供电。
优选地,还包括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登船组件的变幅起点和终点,限制所述第二登船组件的拉起角度。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采用开关摇臂限位。
优选地,还包括配重组件,与所述第一登船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登船组件包括:第一钢结构、步梯、插装孔和底座护栏;所述步梯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结构上,所述底座护栏固定在所述第一钢结构上围护形成通道;所述插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钢结构的底座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赤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未经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赤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82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聚丙烯单丝生产用冷却装置
- 下一篇:带温度标签的低密度脂蛋白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