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乙烯、丙烯用加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55450.0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8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解亚平;陈昌海;张锋;孙天云;郭忠江;孙长清;吕名;黄士学;庞忠;王浩;郭长满;杨海新;李云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163 | 分类号: | C07C7/163;C07C11/08;C07C11/10;C07C7/167;C07C4/06;C07C11/04;C07C11/06 |
代理公司: |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 37228 | 代理人: | 孙建安 |
地址: | 277500 山东省枣***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乙烯 丙烯 加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乙烯、丙烯用加氢装置,属于化工产品生产领域,包括C4加氢装置、C5加氢装置,C4、C5原料经原料缓冲罐、原料预热器、静态混合器、加氢反应器、加氢冷却器、产品缓冲罐等设备后,实现C4、C5原料中二烯烃、炔烃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单烯烃,避免了C5原料中二烯烃和炔烃聚合堵塞下游OCC反应器内催化剂的孔道,降低了生焦量,延长了反应器切换周期,进而提高OCC装置的双烯收率,提高了装置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产品生产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生产乙烯、丙烯用加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最近几年甲醇制烯烃(MTO)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如何有效提高目的产品(乙烯/丙烯)收率,降低MTO技术副产物(C4、C5:是指MTO副产物中分别具有4个碳和5个碳的有机物)收率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利用具有独特择形性和酸性的ZSM-5催化剂,开发C4/C5烯烃催化裂解制丙烯、乙烯的成套工艺在该领域实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实践证明,OCC技术作为MTO技术的“黄金搭档”,优势互补,用于C4、C5烯烃裂解增产丙烯、乙烯,大幅度提升了MTO装置的整体技术经济性。
OCC技术是将MTO装置副产C4、C5中的单烯烃通过进一步的催化裂解,再经压缩、分离后制取丙烯、乙烯的工艺,OCC原料中的C4、C5中单烯烃含量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双烯(乙烯、丙烯)的生成,其优点是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且能耗较低。缺点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原料C4、C5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量的二烯烃及炔烃组分,这部分组分在一定条件下容易聚合堵塞下游OCC反应器内催化剂的孔道,进而产生焦炭,降低了反应器切换周期,降低了目的产品(乙烯、丙烯)的收率。因此如何降低OCC装置C4/C5原料中二烯烃、炔烃含量,最大化的提高C4/C5中单烯烃的含量成为OCC技术改造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OCC装置中C4、C5原料中二烯烃、炔烃含量,提高C4、C5原料中单烯烃含量,进而提高双烯收率的生产乙烯、丙烯用加氢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乙烯、丙烯用加氢装置,分别包括C4加氢装置和C5加氢装置;
C4加氢装置包括C4原料、氢气原料,C4原料和氢气原料均为装置外供应,C4用氢气原料通过C4加氢管路分别联通有一段加氢反应器和二段加氢反应器;
C4原料通过管道联通有C4原料缓冲罐的进料端,C4原料缓冲罐的进料端设有用于控制C4原料液位的液位调节阀,C4原料缓冲罐的出料端通过管道联通有C4原料进料泵,C4原料进料泵的出料端通过依次联通的C4凝结脱水器、C4过滤器、C4原料预热器后与C4静态混合器Ⅰ的进料端联通,C4原料进料泵的出料端设有流量控制阀,C4静态混合器Ⅰ的出料端与一段加氢反应器的底端进料口连通;
C4加氢管路包括并联设置且带有阀门的一段加氢主管路、一段加氢辅管路、二段加氢主管路、二段加氢辅管路,一段加氢主管路的出料端与C4静态混合器Ⅰ的进料端联通,一段加氢辅管路的出料端与一段加氢反应器的中部进料口联通,一段加氢反应器的顶部出料口通过管路连通有一段加氢冷却器;
一段加氢冷却器的进料端设有阀门,一段加氢冷却器的出料端、二段加氢主管路的出料端均通过管道与C4静态混合器Ⅱ联通,C4静态混合器Ⅱ的出料端与二段加氢反应器的底端进料口连通,二段加氢辅管路的出料端与二段加氢反应器的中部进料口联通,二段加氢反应器的顶部出料口通过二段加氢冷却器后与C4产品缓冲罐联通,C4产品缓冲罐的出料端通过压力调节阀后联通OCC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54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驱动结构及3D打印机
- 下一篇:一种三维膜包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