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钳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54586.X | 申请日: | 2020-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21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市南溪区中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0 | 代理人: | 张江涵 |
| 地址: | 64410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股骨 粗隆间 骨折 复位 | ||
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钳,包括夹持部及把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为常规钳子状;夹持部包括两半环状夹持环,两夹持环对称防止,每个夹持环底端分别通过连接部与把持部前端端头连接,夹持环与把持部成垂直状。可以纠正股骨粗隆间骨折造成的骨折的全方位移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钳。
背景技术
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一般选用的方式为:1.单方向的撬搏复位;2.前端带叉后侧撬搏复位器。两种器械或方法在骨折复位的过程中均会产生骨折复位方向单一,不能立体,全方位复位骨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方案:
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钳,包括夹持部及把持部,所述把持部为常规钳子状;夹持部包括两半环状夹持环,两夹持环对称防止,每个夹持环底端分别通过连接部与把持部前端端头连接,夹持环与把持部成垂直状。
进一步的,所述把持部由两相同的钳柄交叉连接形成,把持部前端至交叉点的距离为12cm,把持部后端至交叉点的距离为25c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横向连接部及竖向连接部,所述夹持环底端与横向连接部一端连接,横向连接部另一端与竖向连接部上端连接,竖向连接部下端与把持部前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环高度为1cm,所述夹持环厚度为0.3-0.4cm。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厚度为0.4cm,所述竖向连接部高度为0.5cm,所述横向连接部长度为1cm。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连接部与把持部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从股骨粗隆后侧对骨折进行复位。复位钳的把持部为常规钳子的形态,满足长度,刚性;夹持部与把持部呈垂直状态,可解决股骨粗隆后脊对复位钳的阻挡,本实用新型可不受股骨粗隆后脊阻挡,直接夹持股骨颈产生作用力;通过夹持部呈半环状,可以牢固包裹并把持住股骨颈,产生旋转股骨颈的力量,解决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旋转移位;同时股骨颈的把持和钳子产生杠杆作用可以纠正股骨粗隆骨折向上,向下移位,同时还可以纠正股骨颈骨折后前后成角移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夹持部与把持部呈垂直状态,防止复位钳前端夹持股骨粗隆时阻挡视线。
2.夹持部呈半环状,能够有效包裹夹持股骨颈,方便在复位时施力。
3.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开放手术,可以用于闭合微创髓内钉固定,均不会阻挡钢板或髓内钉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持部及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1.把持部;2.夹持部;3.连接部;4.夹持环;5.横向连接部;6.竖向连接部;L1.把持部前端至交叉点的距离;L2.把持部后端至交叉点的距离;L3.横向连接部长度;h1.夹持环高度;h2.竖向连接部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
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钳,包括夹持部2及把持部1,所述把持部1为常规钳子状;夹持部2包括两半环状夹持环4,两夹持环4对称放置,每个夹持环4底端分别通过连接部3与把持部1前端端头连接,夹持环4与把持部1成垂直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市南溪区中医医院,未经宜宾市南溪区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45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安装和移动的提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神经外科临床治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