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火灾救生逃生舱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54010.3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8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倪旭萍;吴灵杰;蓝美娟;钱云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7/08 | 分类号: | A62B7/08;A62B18/02;A62B1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25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火灾 救生 逃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火灾救生逃生舱,包括头盔部件和背包部件,头盔部件和背包部件之间通过气管连接;背包部件包括包体、背带、可拆卸电池和小型制氧机,背带与包体的前侧面固定连接,包体通过上隔板和下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隔为放置腔、制氧腔和电池腔,小型制氧机固定设置在制氧腔内,可拆卸电池设置在电池腔内,小型制氧机的氧气输出口通过气管与头盔部件的氧气输入口连通,小型制氧机的开关按钮设置在包体的后侧面,小型制氧机与可拆卸电池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火灾救生逃生舱通过设置小型制氧机,并对佩戴在使用者头部的头盔部件进行供气,避免使用者吸入燃烧产生的废气等,可以增加其逃生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火灾救生逃生舱。
背景技术
现阶段高层建筑如果发生火灾后,如果出现人员伤亡,往往并不是火焰将其烧伤,而是长时间吸入燃烧产生的废气、粉尘等造成窒息或者中毒,因此在进行火灾逃生时,重要的是对吸入气体进行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火灾救生逃生舱。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新型火灾救生逃生舱,包括头盔部件和背包部件,所述头盔部件和所述背包部件之间通过气管连接;
所述背包部件包括包体、背带、可拆卸电池和小型制氧机,所述背带与所述包体的前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包体通过上隔板和下隔板从上至下依次分隔为放置腔、制氧腔和电池腔,所述小型制氧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制氧腔内,所述可拆卸电池设置在所述电池腔内,所述小型制氧机的氧气输出口通过所述气管与所述头盔部件的氧气输入口连通,所述小型制氧机的开关按钮设置在所述包体的后侧面,所述小型制氧机与所述可拆卸电池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气管为伸缩波纹软管,所述头盔部件的氧气输入口与所述头盔部件的内部连通。
具体地,所述头盔部件包括前侧膜、内层膜、外层膜和弹性圈,所述内层膜设置在所述外层膜内,所述内层膜和所述外层膜均为球形结构,且所述内层膜和所述外层膜的前端均设置有竖剖面,所述前侧膜竖直设置,且所述前侧膜的后侧面与所述内层膜和所述外层膜的竖剖面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内层膜和所述外层膜的下端均设置圆孔,所述弹性圈的上端与所述内层膜的圆孔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弹性圈的下端与所述外层膜的圆孔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前侧膜、所述内层膜、所述外层膜和所述弹性圈组成密封腔。
优选地,所述头盔部件的氧气输入口为直管,所述直管的内端穿过所述外层膜和所述内层膜设置在所述内层膜内部。
优选地,所述弹性圈的内侧面设置有乳胶层。
进一步,所述头盔部件包括充气药包和点火器,所述充气药包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腔内,所述充气药包与所述点火器固定接触,所述点火器的供电线与所述可拆卸电池电连接,所述点火器的控制按钮设置在所述包体的后侧面。
具体地,所述充气药包内设置有叠氮化钠或硝酸铵。
优选地,所述放置腔的上侧面和所述电池腔的下侧面均为可拆卸式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火灾救生逃生舱通过设置小型制氧机,并对佩戴在使用者头部的头盔部件进行供气,避免使用者吸入燃烧产生的废气、毒气、颗粒物等,可以增加其逃生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火灾救生逃生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40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锁扣结构及包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滚针轴承密封圈压装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