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中冷器歧管导流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53275.1 | 申请日: | 202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2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杰;邱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恒信汽车发动机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2M35/1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中冷器 歧管 导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中冷器歧管导流结构。该集成中冷器歧管导流结构,包括壳体与中冷器,所述壳体包括进气端与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为若干组支路气管,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中壳体与下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设置于下壳体表面的导流筋以及装配在中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疏导气流走向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引导进气端气流至支路气管;所述导流板的表面设置有支撑结构与引导气流走向的筋条;该集成中冷器歧管导流结构,结构较为简单,使用较为方便,设计十分巧妙,通过对导流结构的优化,使得从进气口的热气流能够均匀的穿过中冷器实现降温效果的有效提升,从而提高了整体发动机性能,其结构简单、可靠、便于量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中冷器歧管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越来越多,中冷器一般只有在安装了增压器的车才能看到。因为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
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为何会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换气的效率比一般发动机的自然进气更高。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小,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爆震甚至损伤熄火的现象。
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但是这样布置占据很多空间,现在进气歧管本体内集成中冷器,通过将原本外置的中冷器集成到歧管内部,可以减少中冷器占据的布置空间,提高发动机响应速度和进气效率。
歧管内的中冷器要想达到最佳冷却效果就必须考虑进气均匀分布的问题,只有热的空气均匀的穿过中冷器才能达到最佳的降温效果,在这过程中气体的导流设计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集成中冷器歧管导流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集成中冷器歧管导流结构,包括壳体与中冷器,所述壳体包括进气端与出气端,所述出气端为若干组支路气管,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中壳体与下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导流机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设置于下壳体表面的导流筋以及装配在中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疏导气流走向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引导进气端气流至支路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导流板的表面设置有支撑结构与引导气流走向的筋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中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与导流板相配合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流板表面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设置与中壳体对应的卡位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筋条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流板的外表面且在支撑板垂直方向上的两片薄板,所述薄板与下壳体表面的导流筋的延伸趋势吻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上壳体、中壳体与下壳体通过振动焊接工艺装配,所述中壳体与下壳体的装配位置与焊接位置错开,不在同一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中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装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恒信汽车发动机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恒信汽车发动机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53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汽车生产用配件烘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米抛光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