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49645.4 | 申请日: | 202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8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党亚红;董增娣;张武;屈宁;孙培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党亚红 |
| 主分类号: | A01C7/08 | 分类号: | A01C7/08;A01C5/06;A01C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17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小麦 播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包括载体,载体的表面安装有柴油机,柴油机的表面设置有驱动盘,载体的表面安装有料仓,料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斗,料仓的上端焊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转动安装有卸料杆,卸料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卸料杆的表面设置有塑胶螺旋页。使用时,通过调节杆调节转向轮的高度,然后向料仓内加入麦种,通过柴油机连动带动扒地轮及卸料杆转动,在载体移动时通过犁头开沟,然后通过卸料杆转动利用塑胶螺旋页将麦种向下落入沟内,最后通过刮板将土刮平掩埋沟内麦种完成播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小麦播种装置类型众多,大型自动化小麦播种装置适用于大面积的小麦田地播种,对于小面积小麦地播种多采用人工手推式小麦播种装置。
现有的小麦播种装置种出的小麦过于稠密且小麦的之间的间隙不够均匀,影响小麦的生长,小麦播种装置功能较少,小麦开沟后的土翻在两边,需要播种过后再把播撒的小麦盖上土,增加了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以解决小麦播种工作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小麦播种装置,包括载体,所述载体的表面安装有柴油机,所述柴油机的表面设置有驱动盘,所述载体的表面安装有料仓,所述料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斗,所述料仓的上端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转动安装有卸料杆,所述卸料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卸料杆的表面设置有塑胶螺旋页。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的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皮带盘,皮带盘通过皮带连接有驱动盘。
优选的,所述载体的下表面对称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表面安装有扒地轮,转动轴的表面设置有齿盘,齿盘通过链条连接有驱动盘。
优选的,所述载体的表面焊接有扶杆,扶杆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下端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车轮叉,车轮叉的内侧转动安装有转向轮,车轮叉的表面对称设置有脚踏板。
优选的,所述载体的表面焊接有座椅。
优选的,所述载体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犁头,犁头与出料斗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载体的下表面焊接有刮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通过调节杆调节转向轮的高度,然后向料仓内加入麦种,通过柴油机连动带动扒地轮及卸料杆转动,在载体移动时通过犁头开沟,然后通过卸料杆转动利用塑胶螺旋页将麦种向下落入沟内,最后通过刮板将土刮平掩埋沟内麦种完成播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二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料仓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盘图。
图中:1载体、11车轮叉、12转向轮、13轴承、15扶杆、16调节杆、17脚踏板、2柴油机、21驱动盘、3支撑板、31转动轴、32扒地轮、33齿盘、4犁头、5料仓、51出料斗、6安装板、61卸料杆、62塑胶螺旋页、64第一锥形齿轮、7定位板、71第二锥形齿轮、72驱动杆、74皮带盘、8刮板、9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党亚红,未经党亚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96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向承重车桥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铝合金推拉门窗上的磁吸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