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杀菌消毒电磁烹饪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9414.3 | 申请日: | 2020-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3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徐肇松;谈嘉伟;张伟;陆松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08 | 分类号: | A61L2/08;A61L2/24;A61L2/26;H05B6/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菌 消毒 电磁 烹饪 器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菌消毒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上的面板,所述壳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发出反应光透过面板向上投射,在面板上表面以上空间,所述反应光的投射路径上至少具有一层光催化涂层,所述光催化涂层在反应光催化作用下产生活性自由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杀菌消毒电磁烹饪器具,设置反应光与光催化涂层产生光催化反应,生成活性自由基消毒杀菌,对电磁炉结构改造小,成本低,增加了用户健康维护手段,提升体验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菌消毒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发展,健康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无时无刻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作为日常使用的锅具、餐具、烹饪器具更是容易滋生这些微生物。举例来说,每个碗上大约有300多个细菌,一支筷子上占有170多个细菌;公用的碗筷、勺子等餐具上沾染的细菌是家用餐具的10-20倍,即沾染的细菌数高达6000个;日常使用的炊具、烹饪器具亦然如此。附着于餐具、炊具、烹饪器具上的微生物主要是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几大类,这些细菌病毒容易传播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细菌痢疾、阿米巴痢疾、腹泻等多种疾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对现有的家庭餐具进行除菌消毒的手段有消毒柜、洗碗机、保洁碗柜等等,但这些产品体积较大,安装不便,且价格较高。而电磁炉价格低,易安装,占地小,也有部分用户使用电磁炉高温浸泡煮洗消毒,但这样会产生除菌效果、时间不到位,大量溅水、无人看管时干烧,煮沸后损坏部分餐具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一般有两类方案。一种是高温煮水消杀方案,如上水壶在泡茶之间的消毒工序中,在茶水冲泡前借由消毒罐用高温煮茶具,在接近沸腾而不沸腾的状态维持一段时间,即可杀灭细菌病毒。因为水温较高且持续加热时间较长(大于4s)或持续沸腾时,会产生水喷溅现象,特别是当容器中有餐具时,由于水加热时和容器的运动,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喷溅,影响用户体验。水沸腾时会产生水蒸气,另外持续煮沸对部分塑料碗筷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另一类方案是通过理化手段消毒灭菌,市面上也出现了诸如次氯酸钠发生器等消毒杀菌器具。众所周知,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消毒手段有酒精、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紫外线等,而诸如酒精、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等化学品的杀菌消毒能力持续性不够理想,并且对人体有隐患。至于紫外线,能量强,消杀范围大,但即使不直接接触,长时间照射后对人体仍有伤害作用,尤其是波长小于200nm 的紫外线易作用于氧气产生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而纳米银、纳米铜等纳米贵金属消毒剂对细菌、病毒杀灭能力俱佳,且持续性好,但这些金属元素侵扰人体也会造成健康隐患。市面上新兴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基于电解盐水生成氯气与氢氧化钠作用的原理,但其在产品宣传中有意隐去了电解过程中的氢气、氧气的产生,在使用不当时具有燃烧、爆炸的风险。
由此,杀菌消毒能力优秀而又没有副作用的光催化试剂,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其中以纳米TiO2为代表。二氧化钛受一定能量的光子激发后,发生光催化反应,并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这些强氧化性物质能与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有机物降解。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在内的微生物,其细胞壁、细胞膜、DNA等都能被这些强氧化活性物质氧化而失活、杀灭。
本实用新型基于光催化试剂的性质,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杀菌消毒电磁炉的技术应用方案。
此外,目前电磁炉界面上缺乏消毒/杀菌功能按键,将消毒/杀菌按键与相应的功能关联起来,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可以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杀菌消毒电磁烹饪器具,通过一定波长的反应光与光催化物质作用产生活性自由基的原理,并可在电磁炉面板设置消毒功能按键,以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94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发热的三伏贴
- 下一篇:电源模块高温老化测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