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盾构渣土处理用旋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8527.1 | 申请日: | 202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3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邓洋;罗红梅;罗怀钱;匡腾蛟;刘光鑫;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B04C5/103 |
代理公司: | 成都智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2 | 代理人: | 濮云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渣土 处理 用旋流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盾构施工渣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渣土处理用旋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粗粒径砂粒的下沉阻力大,导致泥水分离效果差,影响盾构渣土的处理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靠近进料口一端的壳体上设置有溢流口,远离进料口一端的壳体上设置有沉砂嘴,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螺旋导流槽,所述螺旋导流槽的一端与进料口连接,另一端与沉砂嘴连接。本实用新型提高旋流分离效果,并且能够减小粗粒径物质旋流下沉的阻力,同时还能避免旋流中不同粒径物质的相互碰撞干扰,提高旋流分离的效果,从而提高盾构渣土处理的效率,适用于盾构渣土处理中对泥浆进行泥水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盾构施工渣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盾构渣土处理用旋流器。
背景技术
盾构机因其安全、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和适用地层广泛等因素,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建设中。同时,由于地层含水和掘进过程中加入膨润土等原因,盾构施工过程中运出的渣土中含有大量水分,甚至处于半流动状态。目前对于盾构渣土的处理方式为直接外运进行堆场处理,由于盾构渣土的高含水特性该方式运输效率低,运输过程中易遗洒污染道路,所以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对渣土的排放进行严格的限制,渣土排放问题是限制盾构施工的正常进行的一大因素;大量地铁施工的高含水渣土堆放将会浪费大量的国土资源,占用大规模的耕地,含水渣土堆积不稳定,易发生滑坡、塌方等灾害,也是沙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渣土的液体浸出也会对堆场附件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与此同时盾构渣土中含有大量的可利用的无机原料,目前处理方式既是对环境的污染和国土资源的伤害和浪费,也是对这些无机原料的浪费,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因此,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对盾构施工渣土进行分级处理,以实现盾构渣土减量化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环保化处理。在盾构施工渣土环保处理系统中的除砂旋流及二级筛分模块和洗砂模块中,需要用到旋流器,旋流器的作用是使渣土和泥水分离,去除废水中的砂粒。
但是现有的旋流器中,粗粒径砂粒的下沉阻力大,导致泥水分离效果差,影响盾构渣土的处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粗粒径砂粒的下沉阻力大,导致泥水分离效果差,影响盾构渣土的处理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盾构渣土处理用旋流器,其目的在于:减小粗粒径砂粒的下沉阻力,提高旋流分离效果,从而提高盾构渣土的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盾构渣土处理用旋流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靠近进料口一端的壳体上设置有溢流口,远离进料口一端的壳体上设置有沉砂嘴,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螺旋导流槽,所述螺旋导流槽的一端与进料口连接,另一端与沉砂嘴连接。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螺旋导流槽能够加速泥浆在旋流器壳体内部形成内旋流,提高旋流分离效果,并且能够减小粗粒径物质旋流下沉的阻力,同时还能避免旋流中不同粒径物质的相互碰撞干扰,提高旋流分离的效果,从而提高盾构渣土处理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螺旋导流槽的表面设置有耐磨层。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能够减少砂粒对导流槽的磨损,延长旋流器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依次法兰连接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进料口和溢流口位于第一壳体上,所述沉砂嘴设置在第三壳体上。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便于对旋流器进行检修和更换,其中某一部分损坏后只需要将该部分进行更换即可,节约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标记。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由于壳体内壁设置有螺旋导流槽,如果各部分之间连接的方向不正确,会导致各节段之间的螺旋导流槽错位,通过定位标记,能够避免错位情况的发生。
优选的,所述沉砂嘴与壳体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85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