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米多肽生产加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37918.3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3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任洪江;张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盘锦和田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409 | 分类号: | A23L3/3409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洪中清 |
地址: | 124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米 多肽 生产 加工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米多肽生产加工设备,包括灭菌箱,所述灭菌箱的顶部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设有两个臭氧输出管,两个所述臭氧输出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臭氧输出孔,两个所述臭氧输出管的外壁上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框式搅拌架,两个所述臭氧输出管的一侧均设有转动组件,两个所述转动组件均包括驱动电机,每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均转动连接有异型齿盘,每个所述异型齿盘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扇形齿盘,每个所述扇形齿盘的一端均安装有转动杆,每个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均与所述臭氧输出管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臭氧发生器、臭氧输出管、臭氧输出孔、转动组件和框式搅拌架,使臭氧气体能均匀溶解,有效的提高了杀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大米多肽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米多肽生产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米多肽生产工艺中,大米多肽浓缩成乳浊液体后,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极可能由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使大米多肽液体中存在细菌,需要对大米多肽液体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现有的灭菌方式大多采用紫外线和加热灭菌,虽然能杀灭细菌,但是紫外线照射范围有限,对底部的液体杀菌不彻底,而单一通过加热灭菌,由于加热不均匀,也可能导致灭菌不够彻底。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大米多肽生产加工设备,提高大米多肽的灭菌效果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大米多肽生产加工设备,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米多肽生产加工设备,包括灭菌箱,所述灭菌箱的顶部靠近外沿边垂直安装有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通过输送管道连接有两个臭氧输出管,两个所述臭氧输出管均位于所述灭菌箱的内侧,两个所述臭氧输出管的外壁上水平交错贯穿设有多个臭氧输出孔,两个所述臭氧输出管的外壁上水平交错安装有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远离每个所述臭氧输出管的一端均安装有框式搅拌架,且两个所述臭氧输出管的一侧均安装有转动组件,两个所述转动组件的一侧水平安装有隔热罩,两个所述隔热罩的内底板上垂直安装有驱动电机,每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均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异型齿盘,每个所述异型齿盘的一侧均啮合连接有扇形齿盘,每个所述扇形齿盘的一端均安装有转动杆,每个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均贯穿每个所述扇形齿盘延伸至每个所述隔热罩的内壁通过轴承呈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转动杆远离每个所述扇形齿盘的一端均贯穿每个所述隔热罩延伸至其外侧与所述臭氧输出管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灭菌箱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依次垂直安装有第一冷却盘管和三个第二冷却盘管,所述第一冷却盘管和每个所述第二冷却盘管的一侧均与所述内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冷却盘管之间均通过管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盘管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有蓄水罐。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前后两侧中心处均贯穿安装有抽风机,两个所述抽风机进风口的内壁上均安装有第一防尘网。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上与每个所述抽风机相邻的一侧均水平交错贯穿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防尘网。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体的内壁上相对安装有加热板,两个所述加热板的外周边安装有防污导热套。
进一步的,所述灭菌箱入料口的一侧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盖板,且所述灭菌箱入料口的内壁上粘合连接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灭菌箱出料管道的外壁上固定套接有流量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灭菌箱底部的四个顶角处逐一垂直安装有减震支撑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盘锦和田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盘锦和田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7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