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35862.8 | 申请日: | 2020-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44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佳峰;陈鹏飞;朱婉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5/1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娄岳 |
| 地址: | 231283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壳体,包括有用于安装定子的外壳部以及沿该外壳部轴向设置并形成于外壳部表面的支撑部,所述外壳部设置为圆环状结构,其中轴部形成有用于安装转子的通孔,所述支撑部沿外壳部周向均布有多个,该支撑部的两端均轴向延伸至外壳部的端面处,并在端面处形成有凸起部,该所述凸起部上表面呈阶梯状排布,在位于该阶梯状结构的外侧部形成有第一装配面,在位于该阶梯状结构的内侧部形成有第二装配面,所述凸起部的内侧形成有弧形面,该弧形面与通孔的内壁形成在同一弧面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外壳部基础上增加了周向布置的支撑部,进一步提高了电机壳体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外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机壳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外壳结构单一,一般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结构为直筒状结构,并直接包覆定子部,该种结构在其周向侧面无法实施有效防护,一旦发生磕碰等会直接影响到内部转子和定子的结构稳定性,同时该种结构无法实现对端盖部的适配连接,通常采用的端盖直接螺栓连接在电机外壳的两端,没有有效的固定结构对其轴向和径向实施定位加固,这也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壳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壳体,包括有用于安装定子的外壳部以及沿该外壳部轴向设置并形成于外壳部表面的支撑部,所述外壳部设置为圆环状结构,其中轴部形成有用于安装转子的通孔,所述支撑部沿外壳部周向均布有多个,该支撑部的两端均轴向延伸至外壳部的端面处,并在端面处形成有凸起部,该所述凸起部上表面呈阶梯状排布,在位于该阶梯状结构的外侧部形成有第一装配面,在位于该阶梯状结构的内侧部形成有第二装配面,所述凸起部的内侧形成有弧形面,该弧形面与通孔的内壁形成在同一弧面上。
所述支撑部沿外壳部周向均布有三个。
所述第一装配面的水平面高度高于第二装配面的水平面高度,且在该第一装配面的端面处开设有螺纹孔。
在外壳部的两端端面上,其所述支撑部上的第一装配面均位于同一平面设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外壳部基础上增加了周向布置的支撑部,且该支撑部的两端延伸至外壳端部并形成有用于连接端盖的凸起部,支撑部有效的实现了对外壳部的包裹防护作用,而凸起部的上表面可有效的实现对端盖的轴向固定,其内侧面的弧形面可有效的适配端盖底座并形成对端盖的径向固定,通过上述结构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电机壳体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壳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部、2支撑部、21凸起部、211弧形面、22第一装配面、221螺纹孔、23第二装配面、3通孔、4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电机壳体,该电机壳体包括有用于安装定子的外壳部1以及沿外壳部1轴向设置并形成与外壳部1表面的支撑部2,该支撑部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包含有两种作用,首先,该支撑部2用于实现对外壳部1的包裹,起到有效的外层防护作用;其次,该支撑部2的两端均延伸至外壳部1的端面处,在端面处所形成的凸起部21实现对端盖4的固定,起到支撑连接作用,具体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58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机端盖
- 下一篇:一种洗涤壶安装结构及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