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针产品的模具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31719.1 | 申请日: | 2020-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9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正立 |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陈臻晔;罗习群 |
| 地址: | 上海市杨浦区延***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品 模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一种微针产品的模具结构,能应用至一注料成型系统上,包括:一本体部,其顶面凹设有复数道凹槽;复数个镶件部,能活动地组装至本体部对应的各该凹槽中,各该镶件部的至少一侧面,凹设有复数个缺口,各该缺口与各该凹槽之槽壁间会分别形成针锥状成形槽,各该镶件部非对应缺口的外壁,抵接至各该凹槽之槽壁;及至少一顶出部,系连接至各该镶件部,在各该顶出部受力朝上位移的状态下,各该顶出部会带动各该镶件部一同朝上位移,使镶件部各该缺口脱离对应的本体部各该凹槽;及座体,复数个镶件部组装于本体部,至少一顶出部,连接至各该镶件部,共同组装于座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结构,尤指一种用以生产微针产品,且其上具有顶出部以方便脱膜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查,微针贴片(microneedle patch,简称MNP)是一种结合经皮输送与针剂注射双方优点的经皮药物递送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简称TDDS),其是利用微米级的针尖直接刺穿皮肤角质层,以形成复数个微孔道,并藉由该等微孔道来输送药物,同时,由于微针贴片的穿刺深度有限,而不会碰触到位于真皮层的神经系统,因此,不会产生皮下注射的疼痛感,而能将胜肽、疫苗、大分子药物…等透过皮肤而传送至人体内。
目前微针贴片大致可分为固体型微针(solid microneedle)、涂布型微针(coatedmicroneedle)、中空微针(hollow microneedle)与溶解型微针(dissolvablemicroneedle)等种类,兹简单说明如后,固体型微针是由金属、陶瓷或硅等材料制成微针,其是先在皮肤上刺穿形成微孔道后,再敷上药物贴片或药膏,令药物能慢慢地被输送至人体内;涂布型微针则是将药物外涂于微针表面,以在微针刺穿皮肤角质层后,令药物溶解于人体组织液中而输送至人体内;中空微针是将药物经由微针的中空通道输入至人体中;溶解型微针则是将药物混合于微针中,并待微针刺穿皮肤角质层后,使微针针尖溶化于人体组织液中,进而令药物一同溶解并输入至人体中。
承上,为能使微针刺穿皮肤角质层,其需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一般来说,微针的最小机械强度为每针0.058牛顿(N/needle),其形状通常为圆锥形、金字塔形、钉形或子弹型…等,且长度约在200~900微米之间,才足以于通过角质层后,不会碰触到神经而生产痛感。以溶解型微针的加工方式来说,其普遍分为两类,一是鼓风拉伸风干法(Droplet-bornAir Blowing,简称DAB),另一是制模/脱模反复成形的技术,但实际使用上,前述加工方式存有针尖较钝、公模生产不便、母模脱模不易、排除气泡困难、不易生产正三角锥体…等问题;至于以金属制成的固体型微针,业者需耗费大量的加工时间,及提升机台的修整精密度,才足以形成所需的微针造形;前述情况,导致了市面上未见大量、高质量之MNP产品,故,如何有效解决前述问题,以提供使用者更为良好的微针产品,即成为本实用新型之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随着塑性材料所具有的机械性质(如:耐热性、电性、化学性、光学性)不断提高,且其尚有大量生产、加工容易之优点,因此,申请人特别发想出采用塑性材料制成微针产品,惟,由于微针产品的针尖直径普遍小于10微米,故在射出成型后的脱膜上存有难度,容易对微针的外观造成损伤,故,申请人凭借着多年来专业从事模具设计、加工的丰富实务经验,且秉持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在经过长久的努力研究与实验后,终于研发出一种微针产品的模具结构,包括:
一本体部,其顶面凹设有复数道凹槽;
复数个镶件部,能活动地组装至本体部对应的各该凹槽中,各该镶件部的至少一侧面,凹设有复数个缺口,各该缺口与各该凹槽之槽壁间会分别形成针锥状成形槽,各该镶件部非对应缺口的外壁,抵接至各该凹槽之槽壁;及
至少一顶出部,系连接至各该镶件部,在各该顶出部受力朝上位移的状态下,各该顶出部会带动各该镶件部一同朝上位移,使镶件部各该缺口脱离对应的本体部各该凹槽;及
座体,复数个镶件部组装于本体部,至少一顶出部,连接至各该镶件部,共同组装于座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正立,未经徐正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1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泌尿外科护理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力设备智能监测与判别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