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水体有害物质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27094.1 | 申请日: | 2020-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0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回蕴珉;孙贻超;丁晔;苏志龙;秦萍萍;赵明新;冯辉;李晓鹏;刘羿;杨帆;张军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 |
| 主分类号: | G01N21/75 | 分类号: | G01N21/75;G01N21/78;G01N1/1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吕琦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突发 事故 应急 救援 水体 有害物质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水体有害物质检测装置,包括:采集单元、检测单元和监控单元。所述采集单元包括采集筒和进料泵,进料泵通过进料管与采集筒内的采集空腔相连。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预反应装置和再反应装置,预反应装置通过第一输送管与采集空腔相连,再反应装置通过第二输送管与预反应装置相连。所述监控单元包括视频采集装置,通过视频采集装置能拍摄再反应装置的图像,并将图像发送至上位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水体有害物质检测装置,能够降低救援人员的风险,并提升应急救援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应急救援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水体有害物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的发生,人们对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在处理8·12事故时,由于一线人员无法及时对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因此在救援初期采用了错误的救援方式,这一方式不仅延误了最佳的救援时间,还使救援过程受到了阻碍,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通过这一事件让人们认识到,在突发事故的救援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检测非常重要,通过了解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制定恰当的救援方法,提升应急救援的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式较为原始,救援人员需要先在事故发生地进行取样,随后将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由于事故突发地通常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在情况不明的区域进行人工采集会增加救援人员的风险。此外,由于样品在转运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因此还会延长有害物质的检测周期,从而使救援工作无法及时开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用于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水体有害物质检测装置,以实现降低救援人员风险、提升有害物质检测效率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突发事故应急救援的水体有害物质检测装置,包括:
采集单元,所述采集单元包括采集筒和进料泵,所述采集筒内部设有采集空腔,所述进料泵的进料端与待测水体相连,出料端通过进料管与采集空腔相连;
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预反应装置和再反应装置,所述预反应装置通过第一输送管与采集空腔相连,在预反应装置内部装有一阶段反应物质;所述再反应装置通过第二输送管与预反应装置相连,在再反应装置内部装有二阶段反应物质;
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包括视频采集装置,所述视频采集装置用于拍摄再反应装置的图像,并将图像发送至上位机。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单元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下端设有柱头,所述柱头滑动设置在采集筒内部,且柱头的侧壁与采集筒的内壁相贴合,在柱头的底面和采集筒底部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采集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上设有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沿调节杆的轴向均匀分布,相应的,在所述采集筒的开口侧设有容纳孔,在容纳孔内部设有锁定销,当限位孔与容纳孔对正时,所述锁定销能插入限位孔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单元包括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柱头上,且溢流管与采集空腔相连通,在溢流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仅允许介质由采集空腔流向外界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单元包括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在柱头上,且导气管与采集空腔相连通,在导气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仅允许介质进入采集空腔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上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三单向阀仅允许介质由进料泵流向采集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预反应装置上设有换气孔,所述换气孔设置在预反应装置的顶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单元包括发光板,所述发光板设置在预反应装置与再反应装置之间,且发光板的发光面朝向再反应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270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摄像补光组件和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饰面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