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15701.2 | 申请日: | 2020-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30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邵继新;田斌守;蔺瑞山;梁斌;王本明;司双龙;夏斌;胡永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33 | 分类号: | F16L9/133;F16L47/02;F16L59/065;F16L59/075;F24T1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贾慧娜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地下 深层 岩土 热交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该保温管包括:内管;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内管形成中空夹层;密封部,设置于所述中空夹层的两端,以密封所述中空夹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保温管的中空夹层的两端设置密封部,并在中空夹层中填充低导热系数的物质,来提升保温管的保温效果,进而能够有效地减少保温管中的热媒的热量的流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管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温管和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保温管中的中空夹层的两端均为开口设计,无法实现密封结构,以保证中空夹层内填充的低导热物质(例如是惰性气体等)无法在中空夹层中存留,进而导致保温管内的热媒的热量流失过快,无法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特别是应用在中深层地下岩热型供热系统中,保温管的外侧直接接触冷媒,在无法保证保温效果时,保温管内的热媒的热量将会快速的流失,进而导致中深层地下岩热型供热系统的供热效果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保温管的保温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管,包括:内管;
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内管形成中空夹层;
密封部,设置于所述中空夹层的两端,以密封所述中空夹层。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部的外侧齐平于所述外管的外侧,所述密封部的内侧齐平于所述内管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管还包括:多个连接肋,所述多个连接肋的一端均匀地连接于所述外管的内侧,另一端均匀地连接于所述内管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连接肋的两侧分别连接于所述中空夹层的两端的所述密封部。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夹层为真空。
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夹层内填充有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夹层内填充惰性气体或惰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管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保温管;
外层套管,套设于所述保温管外侧,且与所述保温管之间形成通道;
导热介质层,套设于所述外层套管外侧;
岩土层,套设于所述导热介质层外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管及地下中深层岩土热交换装置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通过在保温管的中空夹层两端设置密封部,对中空夹层进行密封,进而能够防止中空夹层内填充的低导热物质的流失,进而提升保温管的保温效果。
(2)通过设置连接肋,能够有效地提升保温管的结构强度。
(3)通过对保温管的中空夹层进行抽真空处理或在中空夹层内填充惰性气体,能够有效地降低保温管内的热媒热量的流失。
(4)保温管通过一体成型技术进行制得,进而提升了保温管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157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程投影机自动调节装置
- 下一篇:蛋白胨胰酶的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