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均温散热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13621.3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11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运生;曾建林;覃克贵;李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沃博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551;H01M10/6552;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黄鹏飞 |
地址: | 23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均温散热模组,用于对由多个圆柱形单体电芯均匀堆叠而成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包括多个芯热管、扣合翅片及风扇;芯热管包括插入电池模组中相邻单体电芯之间间隙的蒸发段及伸出电池模组与扣合翅片固定连接的冷凝段;风扇设于扣合翅片的一侧并对扣合翅片输送对流空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模组与扣合翅片之间采用芯热管连接,形成了较短的热流通路:单体电芯→芯热管→扣合翅片→空气,有且仅有一个空气对流热阻,热阻小,热量输运快,散热效率高;且空气对流没有死角,是电池模组内的各单体电芯温度更为均衡一致,提升了电池模组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温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节能环保的意识日益增增强,国家对动力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提高电池包能量密度,使得电池包的结构设计得越来越紧凑,电池间隙小却使得传统的自然对流散热方式对其无能为力;其次是提高电池高充放电倍率,却也同样的使得充电过程产生更多的热量。另外,电池组容易造成局部过热或温度不均匀,进而容易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容量衰减,寿命缩减,甚至导致电池热失控的发生,因此,为保证动力电池组工作温度的一致性,人们通过以下的一些手段进行改善。
(1)空气强制对流电池热管理系统:该类热管理系统的热流通路为:电芯→空气→导热翅片→空气,此热流通路包含3个空气热阻串联,导致空气的对流换热系数小。另外,由于电芯的密集布置,空气流动力阻力大,内部流场难以组织,流动死区多,容易导致电池箱局部高温,电池包温差极大。
(2)口琴管式热导板/平滑烧结芯热管与水冷板电池热管理系统:该类热管理系统的热流通路为:电芯→热导板→水冷板→翅片→空气,该类管理系统虽然传热系数较大,但是水系统的增加就必然增加了膨胀水箱、各类阀件、管路、水泵等等辅件,成本昂贵。另外,口琴管式热导板并没有真正的毛细结构,仅仅是重力热虹吸管,当量导热系数并不大;而平滑烧结芯热管冷凝段热阻很大,散热效率不高。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均温散热模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均温散热模组,旨在改善现有的电池模组散热系统散热效率较低且使电池模组的温度不够均衡造成电池模组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升了散热效率,使电池模组内的各单体电芯的温度更为均衡一致;结构紧凑,适用范围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温散热模组,用于对由多个圆柱形单体电芯均匀堆叠而成的电池模组进行散热,包括多个芯热管、扣合翅片及风扇;所述芯热管包括插入所述电池模组中相邻所述单体电芯之间间隙的蒸发段及伸出所述电池模组与扣合翅片固定连接的冷凝段;所述风扇设于所述扣合翅片的一侧并对所述扣合翅片输送对流空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热管包括中空的管体及设于所述管体内壁的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包括多个与所述管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沟槽。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沟槽的横截面为矩形,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管体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蒸发段的所述毛细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沟槽背离所述管体内壁一侧的复合芯;所述复合芯为雾化铜粉煤结芯和/或纤维芯。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芯热管的管体设有至少一个呈弧面与所述单体电芯表面进行贴合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横截面的弧所在圆的半径与对应贴合的所述单体电芯的半径相一致。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凹部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地分布于所述管体上;每个内凹部横截面的弧的弧度角为30~45°。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扣合翅片包括多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翅片单元,所述翅片单元均开设有供所述冷凝段穿过的穿孔;所述冷凝段穿过所述穿孔并通过回流焊与所述翅片单元垂直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沃博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沃博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136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