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轮毂电机的端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11163.X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1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戈平;招应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康明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6 | 分类号: | H02K5/16;H02K5/20;H02K9/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快马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62 | 代理人: | 赵亮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毂 电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的端盖结构,包括电机端盖,电机端盖的中心位置设有连接轴,电机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制冷片,制冷片的吸热端面与第二端盖的内侧相连接,制冷片的散热端面与第一端盖的内侧相连接,第一端盖上开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散热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设有空腔,第一端盖上开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散热孔,空腔内设有制冷片,使得制冷片将第二端盖上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与外部大气接触,从而让热量得到散发,通过散热孔可提高空腔内的热交换率,让第二端盖的散热效果更好,从而使得轮毂电机能够有效散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毂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毂电机的端盖结构。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技术也可以称为车轮内装电机技术,其特点是将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装置都整合一起到轮毂内,得以将电动车辆等相关设备的机械部分大为简化,常用于电动自行车、自平衡独轮车等领域中。
但是,现有技术中,电机本身就在发热,由于簧下质量增加,制动压力更大,发热也更大,如此集中的发热对制动性能要求高,而现有的风冷散热系统很难满足上述散热需求,可能导致轮毂电机烧毁等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毂电机的端盖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轮毂电机的散热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轮毂电机的端盖结构,包括电机端盖,所述电机端盖的中心位置设有连接轴,所述电机端盖包括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吸热端面与所述第二端盖的内侧相连接,所述制冷片的散热端面与所述第一端盖的内侧相连接,所述第一端盖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相连通的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为多个,所述散热孔均匀间隔的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上。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散热孔围成多个同心圆。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片为多个,所述制冷片均匀间隔的环绕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内部中心设有固定轴套,所述固定轴套内套设有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盖远离所述连接轴的外周面上设有安装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之间设有空腔,第一端盖上开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散热孔,空腔内设有制冷片,使得制冷片将第二端盖上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与外部大气接触,从而让热量得到散发,通过散热孔可提高空腔内的热交换率,让第二端盖的散热效果更好,从而使得轮毂电机能够有效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电机端盖;11-第一端盖;111-散热孔;112-安装部;12-第二端盖;13-连接轴;131-固定轴套;132-轴承;14-空腔;15-制冷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轮毂电机的端盖结构,包括电机端盖10,电机端盖10的中心位置设有连接轴13,连接轴13的内部中心设有固定轴套131,固定轴套131内套设有轴承132,连接轴13用于与转轴配合,以便使转轴能在连接轴13内连接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康明车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康明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11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双目相机及自动驾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