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寰枢椎脱位治疗的辅助复位器械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09965.7 | 申请日: | 2020-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82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苏喜红;张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科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34/10 | 分类号: | A61B34/10;A61B17/88 |
| 代理公司: | 无锡嘉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8 | 代理人: | 唐维铁 |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寰枢椎 脱位 治疗 辅助 复位 器械 | ||
本实用新型针对寰枢椎脱位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用于寰枢椎脱位治疗的辅助复位器械,其包括功能结构、固定结构和个性化模块。功能结构包括转动手柄、顶紧螺丝、安装板、复位杆、球形外副、球形内副和螺杆,螺杆与球形内副通过螺纹连接;个性化模块即寰椎贴合结构。复位杆与寰椎贴合结构的配合方式为定位孔间隙配合连接,适用于寰枢椎前脱位、后脱位和旋转脱位复位治疗或者适用于寰枢椎前脱位复位治疗。寰椎贴合结构可与患者寰椎紧密贴合,利用钢丝缠绕固定。球形副用于调节复位杆的方向,顶紧螺丝用于在复位杆方向调整好后固定球形内副。工作状态时,旋转手柄,螺纹传动使得复位杆能够向前或向后运动,轻松实现寰椎的前复位、后复位和旋转复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医疗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针对寰枢椎脱位治疗的个性化辅助复位医疗器械的设计。
背景技术
寰枢关节脱位或称为寰、枢椎脱位,是指颈椎的第一节(寰椎)、第二节(枢椎)之间的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寰枢椎脱位类型包括前脱位、后脱位、双侧不对称脱位和旋转脱位。寰枢椎脱位可直接或间接刺激、压迫脊髓、神经和血管,引发一系列疾病,典型症状有:1)枕部及颈部疼痛;2)斜颈及颈部运动受限;3)上位脊髓损害可表现为全身肌肉紧张,手握物不稳或无力;行走无力;大小便无力;四肢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瘫痪;4)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胸闷、心悸和血压升高等。寰枢椎脱位甚至可能因头颈部轻微伤或颈椎过度屈伸而压迫上颈髓,病人可突然出现硬瘫,甚至呼吸肌瘫痪而死亡,需及时诊断治疗。
治疗寰枢椎脱位,首先需要对寰枢椎进行复位,解除脊髓压迫,然后稳定颈椎关节,防止再脱位。寰枢椎脱位分型可分为牵引复位型、手术复位型和不可复位型三种。寰枢椎部位手术风险极大、难度高,近年来针对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寰枢椎固定治疗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后路置钉融合术结合数字医疗和3D打印技术日臻完善。但寰枢椎脱位仍有难以复位及无法复位的情况。在手术复位中,传统方法需要利用牵引装置进行头颅牵引以复位寰枢椎,存在一定风险,而且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无法实现精准复位。传统的寰枢椎手术复位器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传统的头颅牵引方式复位寰枢椎只适用于通过牵引方式能实现复位的寰枢椎脱位分型案例;(2)传统的头颅牵引装置固定在患者颅骨上,通过重物外拉去牵引,显得笨重、原始,该方式头颅受力面积狭窄,局部应力过大,存在安全隐患;(3)颅骨牵引方式的复位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无法实现精准复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寰枢椎脱位治疗的个性化辅助复位器械,以实现患者寰枢椎的精准复位,且不影响寰枢椎后续内固定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寰枢椎脱位治疗的辅助复位器械,包括功能结构、固定结构和寰椎贴合结构,所述的功能结构由手柄、顶紧螺丝、固定板、复位杆、球形外副、球形内副和螺杆组成,所述的功能结构通过固定板设置于固定结构上,所述的球形外副固定于固定板上,球形外副内部设置可旋转的球形内副,球形外副上等间距设置多个顶紧螺丝用于限制球形内副,球形内副上设置贯穿其中心的螺杆,螺杆的顶部固定有手柄,底部连接复位杆;复位杆的底部通过寰椎贴合结构上的定位孔连接寰椎贴合结构,所述的寰椎贴合结构为个性化定制结构,所述球形内副与球形外副组成球形副,螺杆通过球形副能够自由转动调节复位杆方向,使复位杆与寰椎贴合结构定位孔准确配合,配合成功后通过顶紧螺丝固定球形内副,组成用于寰枢椎脱位治疗的辅助复位器械。
进一步地,所述的球形内副内部设置通过其中心的螺纹孔,复位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螺杆旋转实现螺纹传动,进而实现复位杆上下移动,从而通过寰椎贴合结构带动寰椎移动或转动,所述螺纹连接可实现自锁,固定当前复位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的复位杆与寰椎贴合结构通过设置于寰椎贴合结构上的定位孔连接,所述的复位杆与定位孔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孔与复位杆之间为间隙配合连接,定位孔无对复位杆向外移动的限位,只适用于寰枢椎后脱位的复位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科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科恩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099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芯组芯工艺装备
- 下一篇:拔牙止血牙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