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壁螺旋式热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09847.6 | 申请日: | 2020-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81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高贺;苏有为;汪洋;欧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5D1/02 | 分类号: | F25D1/02;F28F21/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螺旋式 防护 装置 | ||
一种薄壁螺旋式热防护装置,包括螺旋水管(1)、进水管(2)、出水管(3)、上紧固管(4)、下紧固管(5),通过将螺旋水管(1)以绕圈紧密排列成圆柱防护空间,进水管(2)、出水管(3)分别连接外部冷却系统,对待防护物体进行热防护,解决了现有多种类型防护装置结构复杂、容易造成流场堵塞、影响流程参数的问题,结构稳定,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防护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壁螺旋式热防护装置,属于热防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防热结构和防热材料的地面考核试验中,电弧加热或燃料燃烧所产生的高温流场总温高达几千开尔文,试验模型放在高温流场中进行烧蚀考核。试验模型通常为圆柱体、立方体和复杂外形物体,但每个试验模型需要接受高温冲击考核的部位大多只有一个或两个平面,其他部位要避免高温流场的冲击和烧蚀,所以需要热防护装置来保护不需要受高温考核的部位。
常规的热防护装置包括平板类、框架类、孔径类和直杆类等,均采用在实心金属体中打孔或多件金属板焊接的形式的制作,以期在防护装置内部构造冷却水通道。但这种常规设计往往造成防护装置笨重,安装复杂,使用不方便,并且由于常规防护装置体积较大,在流场中横截面积很大,不仅有可能引起流场堵塞,还会对流场参数造成影响,给试验的顺利完成增添很大困难,所以需要对常规热防护装置进行创新性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各类型热防护装置构造的冷却水通道较为笨重,安装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薄壁螺旋式热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薄壁螺旋式热防护装置,包括螺旋水管、进水管、出水管、上紧固管、下紧固管,所述螺旋水管为螺旋绕圈紧密排列的圆柱形结构水管,螺旋水管一端与进水管相连作为进水端,另一端与出水管相连作为出水端,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均垂直螺旋水管切面安装,同时通过上紧固管于靠近螺旋水管一端进行固定,并通过下紧固管于远离螺旋水管另一端进行固定。
所述进水管、出水管均与外部冷却系统连接,待防护物体通过放置于螺旋水管圆柱形结构内部进行热防护。
所述螺旋水管、进水管、出水管壁厚范围为1mm~2mm。
所述螺旋水管的圆柱形结构每圈水管间距离不大于1mm。
所述进水管、出水管与螺旋水管两端焊接连接。
所述螺旋水管、进水管、出水管材料均为紫铜。
所述上紧固管、下紧固管均采用高温合金钢或高硅氧材料。
所述螺旋水管的圆柱形结构圈数范围为5~30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薄壁螺旋式热防护装置,采用水管螺旋绕圈紧密排列制成,并使用薄壁紫铜水管,横截面积很小,完全不会造成流场堵塞,不会影响流场参数,同时克服了现有热防护装置的不足,结构简单,安装快速,使用方便,可在高温流场中长时间重复使用,使用操作简便,只需将进水管和出水管接入地面设备现有的冷却水系统即可实现热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提供的热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提供的热防护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提供的常规热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098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