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头颈手术后头部限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09765.1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6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肖红英;陈晓芳;刘菊花;张悦;王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7/075 | 分类号: | A61G7/075;A61G7/05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乃翘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颈 术后 头部 限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颈手术后头部限位装置,其包括上部限位套管,上部限位套管呈弧形,上部限位套管的两端分别与延长弯杆相连接,延长弯杆间通过弹簧相互连接;上部限位套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耳部套板,固定耳部套板上开设有耳部套孔;上部限位套管和延长弯杆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内套接有支撑螺杆,支撑螺杆的下端与抵接块相连,抵接块间通过下部定位带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对头颈位置进行限制的问题,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安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用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头颈手术后头部限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耳鼻咽喉头颈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头颈部大手术已经进入临床,部分头颈手术由于需要限制头部体位,术后初期尽量限制头部过度移动,因此需要对头部位置进行限制。
现有技术中,由于头颈手术后,颈部手术区域缺损较大,常需进行邻近组织皮瓣转移,由于皮瓣带蒂,且吻合蒂不会很长,医嘱常要求:颈部制动;颈部左旋30度,绝对卧床;颈部右旋、制动;或者曲颈卧位,避免过伸等,但由于护士执行此类医嘱时除口头宣教让家属配合外,没有专业工具,导致无法监管患者头部情况。
患者和家属也无法保证在睡眠状态下头颈部制动的标准姿势,导致术后多天要求制动的质量无法开展,甚至由于患者过早活动,皮瓣或者血管由于过度牵拉造成手术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对头颈位置进行限制的问题的头颈手术后头部限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头颈手术后头部限位装置,其包括上部限位套管,上部限位套管呈弧形,上部限位套管的两端分别与延长弯杆相连接,延长弯杆间通过弹簧相互连接;上部限位套管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耳部套板,固定耳部套板上开设有耳部套孔;上部限位套管和延长弯杆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支撑管,支撑管内套接有支撑螺杆,支撑螺杆的下端与抵接块相连,抵接块间通过下部定位带相连。
通过设置上部限位套管和下部定位带,分别与头骨的下部和与颈部相邻的肩背抵接,从而能够固定头部相对于肩部的位置;通过设置固定耳部套板,固定耳部相对于肩部的位置,由于耳朵相对于头骨向外突出,所以只要能够固定耳朵的位置,就能限制头部的转动;通过将下部与肩部相接的结构设置为带状而非固定形状的结构,头部在转动时,带动带状结构移动,由于带状结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形变,且不造成结构破坏,使头部能在有限角度内转动,避免完全固定死头颈角度造成的不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上部限位套管外侧套设有缓冲套。
通过设置缓冲套,提高与头部皮肤接触的舒适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缓冲套位于上部限位套管中部位置处设置有抵接弯板。
抵接弯板所在位置为后脑勺,通过设置抵接弯板,增大与表皮皮肤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部的压力,进一步提高舒适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延长弯杆与弹簧相接的一端为连接弯杆,连接弯杆上开设有螺纹,连接弯杆上套设有连接螺母。
通过设置延长弯杆,利用其伸缩特性,方便将上部限位套管固定在头骨下部,并通过设置连接螺母和连接弯杆,能够与弹簧配合,当延长弯杆伸长到目标位置时,将连接螺母转动至与上部限位套管相抵接的位置,通过连接螺母与连接弯杆的相互作用力与弹簧的拉力相平衡,从而固定延长弯杆的相对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延长弯杆上套设有保护套。
通过设置保护套,提高与下颌两侧皮肤相接的舒适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支撑螺杆上套设有支撑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未经德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09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