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鼓室成形术中取软骨的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09617.X | 申请日: | 202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89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肖红英;王丛;毕梦;陈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17/3211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乃翘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鼓室 成形 术中取 软骨 刀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鼓室成形术中取软骨的刀具,其包括相互拼接的刀头和手柄,刀头呈圆筒形,刀头内为空腔,刀头的上下端面封闭,刀头的侧面上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一侧边上设置有主切削刃,与主切削刃相对的侧边上设置有副切削刃;主切削刃与刀头端面相垂直;副切削刃下方设置有防漏板;刀头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手柄包括与连接柱配合连接的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依次与控制按钮和蓄电池连接,控制按钮设置于手柄侧壁。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取软骨的创伤过大、耗时较长的问题,适用范围广、可靠性强、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用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鼓室成形术中取软骨的刀具。
背景技术
鼓室成形手术量大,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耳科组常见手术,鼓室成形术中,常需要取耳部或者临近区域软骨进行修补。但现在医院临床实践中,并没有专门用于耳部取软骨或软骨修补的专用器械,全靠医生用非专用器械(如剪刀,止血钳等)进行取软骨。往往存在创伤过大,所取软骨大小仅凭经验所得,受手术医生技术所限较多,年轻医生经验不足,无法独立完成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取软骨的创伤过大、耗时较长的问题的鼓室成形术中取软骨的刀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鼓室成形术中取软骨的刀具,其包括相互拼接的刀头和手柄,刀头呈圆筒形,刀头内开设有空腔,刀头的上下端面封闭,刀头的侧面上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一侧边上设置有主切削刃,与主切削刃相对的侧边上设置有副切削刃;主切削刃与刀头端面相垂直;副切削刃下方设置有防漏板;刀头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手柄包括与连接柱配合连接的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依次与控制按钮和蓄电池连接,控制按钮设置于手柄侧壁。
通过在手柄上设置圆筒形刀头,利用刀头的转动带动主切削刃将耳道及附近待修补的软骨切削下来,并将切削下来的部分收纳进刀头内的空腔中;主切削刃切削完毕后,通过反向转动一定角度,以便取出刀头,当存在未切削完的结构时,通过设置副切削刃,将待切削的结构切断,从而保证切削效果。通过设置防漏板,避免切削的碎块洒落,提高安全性;通过设置转动电机,带动刀头转动,以提高效率,减小手术医生的劳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主切削刃的曲率小于副切削刃。
以保证主切削刃的切削效果,同时避免副切削刃影响主切削刃的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主切削刃后部位于刀头外侧面的位置处设置有顶接凸块。
以便将切削后的结构向外顶开,避免粘连,造成无谓的过度切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主切削刃下部位于刀头内侧面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块。
以引导被切削的软骨碎块进入刀头内,避免碎块滞留在主切削刃下部,在刀头反向运动中甩出刀头,造成污染,影响手术安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副切削刃后部与防漏板相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防堵块。
以防止切削后的碎块在副切削刃后部与防漏板相接的位置处淤积,导致其卫生程度不符合要求。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手柄上端与刀头相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安装盘,安装盘上开设有若干环形的安装槽。
通过设置安装槽以便与刀头抵接,限制其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刀头底部设置有与安装槽配合的连接环。
通过连接环与安装槽配合,共同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污渍沿刀头底面进入连接柱内,保证整体结构的密封卫生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刀具包括若干不同尺寸的刀头,各尺寸刀头的连接环分别与安装盘上不同直径的安装槽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市人民医院,未经德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096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