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99892.8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78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赵锂;李茂林;赵昕;赵德天;郝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4/04 | 分类号: | E04H4/04;E04H4/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程虹 |
| 地址: | 1000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集成 游泳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属于泳池建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泳池建造施工时间长、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现有管道安装结构不稳定,抗震效果差,水处理系统灵活性差,辅助设施用房现场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包括模块化泳池式池体、水处理系统和管道系统;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包括池体框架结构、池体模块化构件和泳池底板;池体模块化构件连接到池体框架结构上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水处理系统包括机壳、水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水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安装在机壳内,机壳为封闭结构且能够被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游泳池装置场地适应性大,安装方式简便,人工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泳池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游泳池是在地面上进行土建施工,这类泳池安装时间长,安装过程需要使用沉重的设备,在工地上装配错误的风险极大,易发生尺寸偏差、池体结构破裂或泄漏,还容易因池水的氧化侵蚀作用而影响使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模块化拼装游泳池技术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推广数年之久,该技术从大型专业的游泳场馆到中小型泳池、SPA及私人会所等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多采用于临时性游泳场馆,同时技术、做法参差不齐,质量无法保障。该技术在国内没有成熟的行业标准或公认的优质技术;目前国内拼装游泳池多为塑料制品,池水深度不可以超过1.5m,仅可以作为临时游泳池使用;国外引进的技术存在较多本地化的问题。
例如,游泳池行业普遍对池水采用循环净化处理,以保障池水符合卫生要求。传统游泳池的水处理系统通常是将各水处理单元统一布置在机房内,并按处理流程顺序设置。该布置方法便于单独的设备检修和更换,但存在以下缺点:空间利用率低,机房整体场地浪费面积较大;设备需在现场砌筑基础上组装、调试等,施工布置繁杂,工期较长;设备布置灵活性较差,设备间摆放、组合受场地空间限制,需根据现场情况针对性布置。辅助设施用房的施工形式以现场施工为主,整体劳动强度较大,现场管理复杂混乱,施工周期长,成本较高且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现有管道安装系统的支撑和抗震性能较差,在发生地震时,容易发生管道破裂,造成水体外流,有可能导致线路短路和起火等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至少能够解决以下问题之一:(1)泳池建造施工时间长、消耗大量人力物力;(2)管道安装结构不稳定,抗震效果差,管道安装复杂;(3)现有游泳池水处理系统灵活性差;(4) 泳池辅助设施用房现场施工难度大,周期长,质量难以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成式游泳池装置,包括模块化泳池式池体、水处理系统和管道系统;模块化泳池式池体包括池体框架结构、池体模块化构件和泳池底板;池体模块化构件连接到池体框架结构上形成模块化泳池式池体的侧壁;水处理系统包括机壳、水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水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安装在机壳内,机壳为封闭结构且能够被移动。
进一步的,池体模块化构件包括立板总成、长支撑架、水沟、水沟托架和底板支撑架;水沟设置在立板总成的上部,水沟用作溢水槽和/或调节水池;底板支撑架设置在立板总成的底部,且垂直于立板总成;底板支撑架一端与立板总成连接,另一端与长支撑架连接;长支撑架一端与底板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连接,且长支撑架的长度可调节;水沟托架支撑在水沟和立板总成之间。
进一步的,长支撑架与立板总成之间设置中支撑架;中支撑架一端与长支撑架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立板总成连接,中支撑架用于支撑长支撑架。
进一步的,水沟的下方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与水沟和立板总成固定连接;连接板垂直于立板总成。
进一步的,机壳包括钢梁框架和面板,面板包裹在钢梁框架外侧形成封闭的机壳,钢梁框架由镀锌槽钢焊接而成,且钢梁框架表面喷涂有防锈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9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落料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头戴式声控手术视频摄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