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均匀绝缘漆包线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96914.5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9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胜;彭超;陈劲夫;徐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登高达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26 | 分类号: | B65H75/26;H01B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卓盛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672 | 代理人: | 曹明兰 |
地址: | 516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绝缘 漆包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均匀绝缘漆包线,具体涉及漆包线技术领域,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垂直插设有立柱,且立柱沿横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端座和第二端座,所述套筒的外表面绕设有漆包线,所述漆包线由内向外由芯线、饶包层、绝缘层及绝缘漆层组成,所述第一端座和第二端座之间固定设有固定组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绝缘层和绝缘漆层,可有效地提高漆包线整体的绝缘性,同时,通过设置的拉丝铜芯线和饶包层使得漆包线的柔性及耐高温效果有所提高好,整个漆包线绕设在套筒上使用,并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将漆包线的端部稳定夹持,进而可防止漆包线的缠绕,打结的问题,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均匀绝缘漆包线。
背景技术
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漆包线是电机、电器和家用电器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特别是近几年电力工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家用电器的迅速发展,给漆包线的应用带来较广阔的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对漆包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由于漆包线的使用特性,其自身的绝缘性能是决定漆包线质量高低的重要参数之一。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漆包线由于绝缘漆层的均匀性较差影响成品漆包线的绝缘性能,同时成品漆包线的结构简单,使用时易产生缠绕,打结的问题,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均匀绝缘漆包线,旨在解决现有的漆包线由于绝缘漆层的均匀性较差影响成品漆包线的绝缘性能,同时成品漆包线的结构简单,使用时易产生缠绕,打结的问题,影响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一种均匀绝缘漆包线,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垂直插设有立柱,且立柱沿横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端座和第二端座,所述套筒的外表面绕设有漆包线,所述漆包线由内向外由芯线、饶包层、绝缘层及绝缘漆层组成,所述第一端座和第二端座之间固定设有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芯线设置为拉丝铜芯线,所述饶包层由云母带均匀绕设在芯线的外表面所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采用PEI绝缘层或PAI绝缘层,所述绝缘漆层采用聚酯亚胺漆,耐热等级为180级或聚酰胺酰亚胺漆,耐热等级为180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设置有第一端座和第二端座之间的立轴,所述第一端座和第二端座均开设有与立轴位置对应的贯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立轴分别靠近第一端座和第二端座且穿过贯穿孔的两端均焊接有卡块。
进一步地,所述立轴的外表面靠近第一端座处设置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丝母。
进一步地,所述立轴的外表面靠近丝母的一端固定设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与丝母的相对面均设置有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与绝缘漆层的厚度的比值为2:3。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设置的绝缘层和绝缘漆层,可有效地提高漆包线整体的绝缘性,同时,通过设置的拉丝铜芯线和饶包层使得漆包线的柔性及耐高温效果有所提高好,整个漆包线绕设在套筒上使用,并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将漆包线的端部稳定夹持,进而可防止漆包线的缠绕,打结的问题,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登高达电业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登高达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69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组装的管件生产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于携带的折叠式无人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