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丝车间增压泵电机降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93163.1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98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邱中南;彭建国;程志杰;俞金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优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戚正云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乍浦镇乍浦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丝 车间 增压泵 电机 降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纺丝车间增压泵电机降温装置,包括纺丝车间的增压泵电机及设置在增压泵电机端部的风冷电机,风冷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叶片,在增压泵电机和风冷电机的外部设置有一个隔热罩,隔热罩与风冷电机、增压泵电机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冷却风流道,在靠近风冷电机一端的隔热罩上设置有冷风总管,冷风总管由隔热罩的外部延伸至隔热罩内部,在隔热罩外部的冷风总管上设置有两根冷风分管,其中一根冷风分管连接至空调机组,另一根冷风分管连接至纺丝车间室外。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纺丝车间增压泵电机降温装置,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有效实现对纺丝车间内的增压泵电机进行降温,以确保增压泵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纺丝车间增压泵电机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增压泵的电机位于纺丝车间,其正常运行时表面温度较高,所以会采用轴流风机(风冷电机)进行局部降温,但是作用效果差。由于纺丝车间内的工作环境温度高,外加增压泵电机的工作的发热,在夏天的时候,增压泵电机的温度可达70多度,严重影响电机的本身寿命,还增加了维护保养的成本。而增压泵作为纺丝工艺中最重要的使用装置,其运行的稳定性会影响纺丝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纺丝车间增压泵电机降温装置,其能对增压泵电机进行降温,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纺丝车间增压泵电机降温装置,包括纺丝车间的增压泵电机及设置在增压泵电机端部的风冷电机,风冷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叶片,在增压泵电机和风冷电机的外部设置有一个隔热罩,隔热罩为半封闭结构,远离风冷电机一端的增压泵电机端部暴露在隔热罩的开口结构处,隔热罩与风冷电机、增压泵电机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冷却风流道,在靠近风冷电机一端的隔热罩上设置有冷风总管,冷风总管由隔热罩的外部延伸至隔热罩内部,在隔热罩外部的冷风总管上设置有两根冷风分管,其中一根冷风分管连接至空调机组,另一根冷风分管连接至纺丝车间室外,在与冷风总管连接处的每个冷风分管上设置有进风阀门,在冷风总管上设置有吸风机;所述隔热罩包括罩体和导流罩,所述罩体位于风冷电机一端,且罩体内部形成一个储风腔,所述导流罩连接在罩体上,导流罩位于风冷电机和增压泵电机的外部,且导流罩的内部空间由罩体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内部空间最小端的导流罩与增压泵电机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在增压泵电机及风冷电机的外部设置隔热罩,并通过冷风总管和冷风分管从外部引进冷风进入隔热罩,对增压泵电机进行冷却。由于纺丝车间内部是不设置空调机组的,所以环境温度较高,而有些车间是需要使用空调机组的,所以冷风分管的其中一根连接至空调机组,在夏天的时候,可通过空调机组取冷风输送至隔热罩内部,并对增压泵电机进行冷却,而在冬天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纺丝车间的外部取冷风,输送至隔热罩进行对增压泵电机降温。风冷电机上的叶片的设置,能使得隔热罩内部的冷风流通,降温效果更好。另外,导流罩的合理设计,能有效增加流经增压泵电机表面的冷风流速,以提升降温效果。而高速冷空气流过导风罩之后,会快速冲击到周围的热空气中,使得混合均匀,使周围温度均匀,不会造成空气中的水分冷凝等情况。上述方案能稳定的对增压泵电机进行降温,使其运行稳定;正常运行状态下,环境温度在37℃的情况下,增压泵电机的温度可保持在42℃左右,所以能保证其稳定运行。
所述增压泵电机的表面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长度方向沿导流罩与增压泵电机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该结构的设计,能进一步提升冷风对增压泵电机的降温效果。
所述的隔热罩内部的冷风总管端部位于罩体内部的储风腔中间部位,且其开口朝向风冷电机上的叶片。该结构的设计,能更便于冷风进入隔热罩后顺着导流罩向外流动,减少阻力,降低运行能耗。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纺丝车间增压泵电机降温装置,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能有效实现对纺丝车间内的增压泵电机进行降温,以确保增压泵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优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优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3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频率响应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巡检机器人的测温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