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92748.1 | 申请日: | 202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298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万永超;李家龙;姚忠文;袁明红;刘国君;晏祥智;杨德嵩;杨成方;李冰艳;金大森;潘玉白;许睿龙;杨婧琳;陈会云;张华新;杨春丽;周奕羲;杨利;王建华;王燕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7/065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501 云南省昆明市经开区***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剪力 模板 加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用于将相对布置的一对剪力墙模板对拉连接紧固为一整体,该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对拉连接件,对拉连接件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从内至外依序设置有拉钩和端部定位卡,各端部定位卡外侧与对应一侧的剪力墙模板内侧紧密贴合,剪力墙模板外侧端部通过加固组件紧固。本实用新型采用对拉连接件和加固组件紧固剪力墙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断裂,整体连接稳定,能够有效加固临边剪力墙模板并减少漏浆,避免浇筑剪力墙时对拉连接件断裂产生漏浆或爆模现象,也解决了对拉螺杆洞口后期封堵难度大、费用高、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板加固装置,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主要适用于剪力墙厚度大、钢筋密集时为剪力墙模板加固,属于建筑施工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钢板剪力墙因能更好满足大震情况下结构的延性和抗剪承载力要求,目前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施工模板主要有木模、大钢模、铝模、塑料和玻璃钢模板等,其中大钢模、铝模、塑料和玻璃钢模板等与木模相比一次性投入及使用成本较高,因而应用较少,而木模具有使用灵活、轻便、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主要为木模。但采用木模制作剪力墙时,传统木模加固用的对拉体系一般使用普通对拉螺杆和蝴蝶扣对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侧压力及振捣荷载作用下,导致单个对拉螺杆断裂产生漏浆或爆模现象,甚至引发连锁效应,最终导致主龙骨脱落,产生大面积爆模现象。此外,普通对拉螺杆在剪力墙浇筑过程中容易被污染,再次使用时蝴蝶扣易松动,导致剪力墙成型截面尺寸、平整度或垂直度偏差较大。因此,传统的木模加固方式不够理想,很难满足施工质量及高效率施工要求,且在剪力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墙根部容易漏浆、胀模、错台等,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同时,由于墙体钢筋直径大,钢筋分布高度密集,传统的对拉螺杆,内撑条等无法施工。若采用传统加固方式,无法保证模板体系的稳固,巨大的混凝土压力将导致模板与剪力墙钢板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模板移位,爆模,墙体倾倒等问题。
因此,需研制一种稳固性较高以及实用性较强的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对此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剪力墙厚度大,钢筋密集,剪力墙模板加固困难的问题,使工程得以顺利向前推进,解决了传统剪力墙模板施工中,需搭设抛撑来加强剪力墙模板的抗倾覆稳定性,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装置依靠端部定位卡与模板的相对固定来加强模板体系的抗倾覆稳定性,实现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材料,废物利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发明目的是采用对拉连接件和加固组件紧固剪力墙模板,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断裂,整体连接稳定,能够有效加固临边剪力墙模板并减少漏浆,避免浇筑剪力墙时对拉连接件断裂产生漏浆或爆模现象,也解决了对拉螺杆洞口后期封堵难度大、费用高、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是通过采用下列的设计结构以及采用下列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剪力墙模板加固装置的改进,用于将相对布置的一对剪力墙模板(1)对拉连接紧固为一整体,该加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对拉连接件(2),对拉连接件(2)包括拉杆(21),所述拉杆(21)的两端分别从内至外依序设置有拉钩(22)和端部定位卡(23),各端部定位卡(23)外侧与对应一侧的剪力墙模板(1)内侧紧密贴合,剪力墙模板(1)外侧端部通过加固组件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改进,所述拉杆(21)为对拉螺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钩(22)一端为平直的固定端,固定端与拉杆(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为弯曲的自由端,自由端弯折为钩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27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