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扣式三电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90267.7 | 申请日: | 202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6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康辉;吴晋;周杰;于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蒙京石墨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H01G11/06;H01G11/8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扣式三 电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式三电极装置,包括:负极模具(10),第一聚四氟套环(20)、锂环(30)、参比模具(40)、负极片(50)、隔膜(60)、正极片(70)、第二聚四氟套环(80)和正极模具(90),负极模具(10)设置有圆形台面(11),第一聚四氟套环(20)设置有环形空腔,通过环形空腔套设在所述圆形台面(11)上;锂环(30)放置在第一聚四氟套环(20)上,其内径大于所述圆形台面(11)的直径;负极片(50)、隔膜(60)、正极片(70)通过参比模具(40)环形空腔的位置依次放置在圆形台面(11)上,并通过第二聚四氟套环(80)进行极片固定,由正极模具(90)覆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扣式三电极组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扣式三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容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固态电解质的形成,消耗了一部分电解液中的锂离子,造成不可逆损耗,使得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受限;通过负极补锂,可以减少电解液中离子的消耗,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的性能。不同的补锂方式、不同的补锂程度都会对电极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寻找更加简便安全可重复使用的补锂方式成为研究热点。扣式三电极装置的出现,使补锂可在手套箱中操作,有助于对补锂程度的深入研究。
现有的扣式三电极装置操作复杂,需要自制锂环、隔膜环、由于锂环质地柔软一经拆卸就会破坏无法重复使用;隔膜环制作也是很复杂,需要配套两种不同直径的铳子,切割容易打滑并切坏隔膜,制作困难;另外现有扣式三电极装置全程是在手套箱中操作完成,每次使用都要对三大部件,即负极模具、参比模具、正极模具全部拆卸开,依次放置内部组件,再重新组装在一起。整个操作过程要在手套箱中完成非常困难,步骤繁琐,与高效、便捷的客户使用要求背道而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隔膜环的使用,且锂环可以实现重复多次使用,另外负极模具与参比模具可以固定不动,不需要重复拆卸,每次补锂结束,需要重新使用时,只需要拆卸正极模具即可完成内部组件的更换,提高了三电极补锂装置的使用效率,使繁琐的操作变得简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扣式三电极装置,该装置包括:负极模具、第一聚四氟套环、锂环、参比模具、负极片、隔膜、正极片、第二聚四氟套环和正极模具,所述负极模具设置有圆形台面,所述第一聚四氟套环设置有环形空腔,通过环形空腔套设在所述圆形台面上;所述锂环放置在所述第一聚四氟套环上,其内径大于所述圆形台面的直径;所述负极片、所述隔膜、所述正极片通过参比模具环形空腔的位置依次放置在圆形台面上,并套上所述第二聚四氟套环进行极片固定。
本实用新型设计改变了现有装置的结构顺序,使得每次补锂只需拆卸最上面的正极模具即可完成更换正负极片的操作,不需要对负极模具、参比模具、正极模具三大部件全部拆开;同时,此方法不需要隔膜环来防止锂环的接触短路,避免了隔膜环的使用;另外,由于不需拆卸参比电极,也就不会破坏锂环,锂环可以重复多次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扣式三电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为负极模具,20为第一聚四氟套环、30为锂环、40为参比模具、 50为负极片、60为隔膜、70为正极片、80为第二聚四氟套环、90为正极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蒙京石墨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蒙京石墨新材料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902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井巡查微型无人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风摆式风向标用调整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