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碱系统尾部管道尾气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88699.4 | 申请日: | 2020-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96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波;李国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佐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3 | 代理人: | 王占愈 |
| 地址: | 4624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尾部 管道 尾气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碱系统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联碱系统尾部管道尾气处理装置,且公开了包括外排罐,所述外排罐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水洗罐,所述水洗罐的底部套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洗套,所述水洗套顶部的左右两侧开设的限位槽内套接有限位套,两个所述限位套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长管和短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两个水洗罐的改进,将接入内部的气体进行分流处理,这样能够减少气体处理负担,而且能够更加快速的将气体进行处理,又设置有可以拆卸的水洗套,水洗套内部灌装有处理液,能够将气体内部的灰尘等杂质进行清除,并且能够便于对内部的清洗后的溶液进行更换,操作十分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碱系统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联碱系统尾部管道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联碱系统废气主要包括碳化尾气、滤过尾气、煅烧炉尾气、吸氨尾气、母液贮桶尾气、干铵炉尾气、无组织排放氨和粉尘,这些废气中除煅烧炉尾气、干铵炉尾气及无组织排放采取了净化洗涤回收措施外,其余废气均未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因为联碱母液系统富含氨,所以系统的尾气中均含有高浓度氨,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有些含有粉尘,粉尘主要来源于纯碱、氯化铵干成品,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无组织排放废气中氨、粉尘的排放速率均较大,对厂区及其周围环境空气带来不利影响,而且还造成大量氨气原料的浪费,增加产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碱系统尾部管道尾气处理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联碱系统尾部管道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外排罐,所述外排罐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水洗罐,所述水洗罐的底部套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洗套,所述水洗套顶部的左右两侧开设的限位槽内套接有限位套,两个所述限位套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长管和短管,所述洗罐顶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贯穿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两个所述第二连通管的顶部通过U形管连通,所述U形管的顶部连通有出气管,所述外排罐内套接有PP棉套,所述PP棉套内套接有过滤碳棒,两个所述第一连通管通过三相管连通,且所述三相管的底部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过滤碳棒的顶部连通,所述连接管贯穿所述外排罐内壁的顶部,所述外排罐的前侧设置有外排气口。
如所述的一种联碱系统尾部管道尾气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的底部均通过密封管塞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套的顶部相抵。
如所述的一种联碱系统尾部管道尾气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外排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内螺纹连接的螺纹杆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顶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块,所述弹性橡胶块的顶部搭接在所述底板的底部。
如所述的一种联碱系统尾部管道尾气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插接在所述水洗罐底部开设的限位槽内。
如所述的一种联碱系统尾部管道尾气处理装置,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壁与所述水洗罐的内壁搭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碱系统尾部管道尾气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两个水洗罐的改进,将接入内部的气体进行分流处理,这样能够减少气体处理负担,而且能够更加快速的将气体进行处理,又设置有可以拆卸的水洗套,水洗套内部灌装有处理液,能够将气体内部的灰尘等杂质进行清除,并且能够便于对内部的清洗后的溶液进行更换,操作十分的简单。
(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外排罐的改进,在处理后的溶液经过三相管进入外排罐内腔,在外排罐内部设置的过滤碳棒和PP棉套相互配合的使用,能够将处理灰尘杂质的气体进行进一步清洗处理,从而保证了外排空气的洁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886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气系统及气体传感器测试系统
- 下一篇:手动试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