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挖掘机主控阀用带过滤溢流阀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81940.0 | 申请日: | 2020-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75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马宗宇;余红波;屈方方;陈新钻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6K17/06;B01D35/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 |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挖掘机 主控 阀用带 过滤 溢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挖掘机主控阀用带过滤溢流阀,包括带有内腔的阀座,阀座的内腔内设有控制阀芯、弹簧座和弹簧,控制阀芯的前端与阀座内腔的前端配合连接,弹簧座设于控制阀芯的后端上,弹簧座的后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栓连接,调节螺栓前端的外侧与阀座的内壁密封连接,阀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油斜孔及至少一个回油内孔,阀座的外侧前端与隔离套过盈配合,隔离套内设有滤网,滤网设于进油斜孔外侧前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采用棱线密封及导向设计使内泄漏减小,启闭特性提高,同时具有压力稳定性好,抗污染性能好,受主控阀压力波动影响小的特点,从而保证了主控阀的工作寿命和挖掘机系统整体的平稳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溢流阀,尤其涉及一种挖掘机主控阀用带过滤溢流阀,属于挖掘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挖掘机主控阀用溢流阀主要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保护整个液压系统安全。已有技术的挖掘机主控阀用溢流阀由于结构复杂,零件的加工精度及工艺性要求较高,配合比较精密,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要求很高,油液稍微污染会使阀芯发卡,影响溢流阀的稳定性能,大大增加了主阀的故障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溢流阀的抗污染性能和压力稳定性,避免阀芯发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挖掘机主控阀用带过滤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内腔的阀座,阀座的内腔内设有控制阀芯、弹簧座和弹簧,控制阀芯的前端与阀座内腔的前端配合连接,弹簧座设于控制阀芯的后端上,弹簧座的后端与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栓连接,调节螺栓前端的外侧与阀座的内壁密封连接,阀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油斜孔及至少一个回油内孔,阀座的外侧前端与隔离套过盈配合,隔离套内设有滤网,滤网设于进油斜孔外侧前端。
优选地,所述的隔离套的一端与阀座连接,隔离套的另一端设有开口,开口处设有滤网,滤网的四周与隔离套内壁紧密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调节螺栓后部的外侧与阀座之间通过锁紧螺母和螺母锁紧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调节螺栓前端的外侧与阀座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O形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的阀座外侧设有用于阀座与主控阀阀体之间密封的第二O形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的回油内孔在阀座上径向均布。
优选地,所述的进油斜孔及回油内孔分别通过挡圈和第三O形密封圈密封。
优选地,所述的阀座的内腔包括3阶不同尺寸的轴向圆柱孔,3阶轴向圆柱孔由所述调节螺栓所在位置至所述控制阀芯所在位置的顺序依次分别为第一圆柱孔、第二圆柱孔及第三圆柱孔,其直径依次由大变小;第三圆柱孔的孔口设有锥形密封面。
优选地,所述的控制阀芯包括3阶不同直径尺寸的圆柱面及一个圆锥面,3阶圆柱面分别为第一圆柱面、第二圆柱面、第三圆柱面,第一圆柱面及第三圆柱面分别位于两端,第一圆柱面的一端连接圆锥面的一端,圆锥面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圆柱面连接第三圆柱面,第三圆柱面为导向面并与所述阀座的第三圆柱孔精密配合使用,第一圆柱面与所述弹簧座配合连接,圆锥面与所述第三圆柱孔的孔口相配合形成线密封,第二圆柱面的直径小于第一圆柱面及第三圆柱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采用棱线密封及导向设计使内泄漏减小,启闭特性提高,开启率在97%以上,同时具有压力稳定性好,抗污染性能好,受主控阀压力波动影响小的特点,从而保证了主控阀的工作寿命和挖掘机系统整体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挖掘机主控阀用带过滤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未经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819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