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8853.X | 申请日: | 2020-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16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谭俊;康乐;李雪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5 | 分类号: | E02D29/05;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熊礼;周萍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越 用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所述工作井包括竖直井段、槽板和顶管隧道口,其中,竖直井段横截面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并包括井壁;槽板与竖直井段的底部连接,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底板、槽形底板和第二平面底板,其中,槽形底板相对于第一、第二平面底板向下凹陷,并位于顶管隧道口的正下方;顶管隧道口设置在竖直井段的井壁上,且顶管隧道口的宽度小于槽形底板的槽口宽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在不影响工序正常进行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工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输管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背景技术
在长输管道建设项目中,目前采用泥水平衡顶管穿越高速公路、河流、铁路等路面障碍的工艺日益成熟,该工艺通常需要在穿越段的两边先各构筑一座工作井(始发井和接收井),然后将顶管机械调入井内实施隧道掘进,待隧道形成后取走顶管机械,在始发井中逐根组焊安装管道并往接收井端发送直到全部管道穿越完成。
现有的竖井结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在竖井施工过程中遇到岩石甚至特坚石(设计地勘一般只做4个探孔,有一定局限性),破除岩石难度大,尤其是在井下作业大型机械不易展开,而对于爆破作业的许可限制很严;地下水丰富,涌水量大难以施工(或者大量浑水外派造成环保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管穿越用工作井。所述工作井可包括竖直井段、槽板和顶管隧道口,其中,竖直井段横截面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并包括井壁;槽板与竖直井段的底部连接,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底板、槽形底板和第二平面底板,其中,槽形底板相对于第一、第二平面底板向下凹陷,并位于顶管隧道口的正下方;顶管隧道口设置在竖直井段的井壁上,且顶管隧道口的宽度小于槽形底板的槽口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顶管隧道口径向截面的形状可包括圆形或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槽形底板的纵向截面可为四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竖直井段的内径与工作井的深度比可为13~16:8~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井壁的厚度可为0.6~1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井壁的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井壁的材质可为钢筋砼。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槽板可为钢筋砼底板,厚度可为0.8~1.5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槽板的横向宽度与纵向深度比可为3~6: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包括:本竖井结构底部为槽形,既能够保证顶管方向(即组焊、穿管方向)所需的操作范围,同时,其余部分的标高均有抬升,在不影响后续工序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减少了土石方量、排水台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顶管穿越用工作井的俯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8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