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脉冲提速PDC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72219.5 | 申请日: | 2020-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77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邓唯一;刘文俊;付正兵;刘文彬;杜杨;谭金山;傅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神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42 | 分类号: | E21B10/42;E21B10/60;E21B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肖林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提速 pdc 钻头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脉冲提速PDC钻头,包括钻头本体,钻头本体内开设有位于中轴线上的脉冲流道,以及以中轴线为中心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反向流道;脉冲流道包括从钻头本体尾部向钻头本体头部依次连通的连通腔、进给腔、谐振腔以及分流腔,谐振腔与所述分流腔之间的连接处为缩口结构;反向流道包括从钻头本体头部向钻头本体尾部依次连通的回流腔、内磨腔以及扩散腔,内磨腔的轴线与所述回流腔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扩散腔的轴线与所述回流腔的轴线平行;钻头本体头部开设有与分流腔连通的下喷流道,以及与回流腔连通的吸入流道;钻头本体头部还设有连通分流腔与回流腔的高速流道;提高了岩屑运移效率,避免在钻进过程中产生岩屑床现象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脉冲提速PDC钻头。
背景技术
扬子区块斜坡带砂泥岩地质页岩开采过程中,因携岩不利、清岩不及时以及钻屑运移过程中在低边堆积而产生了岩屑床现象,从而制约着机械钻速和钻井效率,严重时还易导致憋泵和卡钻的钻井事故,而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从工艺上进行改进,例如采用频繁短程起下钻、提高钻速和增大排量的方法,但对于在钻进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岩屑床现象始终影响整个钻进过程。
而避免岩屑床现象产生,最主要的办法是将钻下的岩屑快速排出,并且保持钻头切削位置的干净状态,需要对钻头结构进行改进以满足对岩屑的快速运移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脉冲提速PDC钻头,解决了应用现有钻头结构在岩屑运移过程中易出现岩屑床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脉冲提速PDC钻头,包括钻头本体,所述钻头本体内开设有位于中轴线上的脉冲流道,以及以中轴线为中心沿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反向流道;所述脉冲流道包括从钻头本体尾部向钻头本体头部依次连通的连通腔、进给腔、谐振腔以及分流腔,所述谐振腔与所述分流腔之间的连接处为缩口结构;所述反向流道包括从钻头本体头部向钻头本体尾部依次连通的回流腔、内磨腔以及扩散腔,所述内磨腔的轴线与所述回流腔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所述扩散腔的轴线与所述回流腔的轴线平行;所述钻头本体头部开设有与所述分流腔连通的下喷流道,以及与所述回流腔连通的吸入流道;所述钻头本体头部还设有连通所述分流腔与所述回流腔的高速流道。
优选的,所述进给腔的孔径大于所述连通腔的孔径及所述谐振腔的孔径,所述谐振腔的孔径小于所述分流腔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内磨腔的孔径大于所述回流腔的孔径及所述扩散腔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钻头本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内磨腔连通的旁通流道。
优选的,所述钻头本体头部固定有沿周向布置的多个刀翼,多个刀翼呈同轨道螺旋分布;所述刀翼上安装有沿径向分布设置的多个切削齿。
优选的,所述切削齿的材质为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优选的,所述切削齿的直径为16mm~20mm。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切削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8mm~16mm。
优选的,所述钻头本体头部与纵向剖切面相交产生的曲线为抛物线。
优选的,所述钻头本体尾部设有圆锥螺纹结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神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昌神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22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空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便于运输的RV系列减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