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71682.8 | 申请日: | 2020-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93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黄众威;黄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山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G9/02;A01G27/0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汇邦智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4 | 代理人: | 朱文灿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生 生态 养殖 系统 | ||
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旁设有用于养鱼的养殖槽,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接入养殖槽内污水过滤的进水口、把过滤后的水重新输回养殖槽的出水口;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安装座和多个可拆卸的种植模块,多个种植模块由下至上堆叠设置并与安装座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还设有把过滤后的水向养殖槽或种植模块输送的输水装置,所述种植模块内设有使水源在各个种植模块内流通的水口,所述种植模块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本实用新型把种植模块、过滤装置、养殖槽有机结合,通过过滤装置净化种植模块和养殖槽内的水质,从而建立起完整和谐、绿色环保的鱼植共生生态养殖系统,满足鱼类和植物共生所需,方面养护和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植共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植物盆栽和水族类分属不同的生物景观,需分开养护和管理,管理起来麻烦、费时,并且占用空间大。传统的鱼植一起养护装置大多为固定的整体结构,不容易拆装和维护,同时上述装置大多没有实现水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环保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旁设有用于养鱼的养殖槽,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接入养殖槽内污水过滤的进水口、把过滤后的水重新输回养殖槽的出水口;所述过滤装置上设有安装座和多个可拆卸的种植模块,多个种植模块由下至上堆叠设置并与安装座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还设有把过滤后的水向养殖槽或种植模块输送的输水装置,所述种植模块内设有使水源在各个种植模块内流通的水口,所述种植模块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种植植物的种植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箱体、把箱体隔开形成多个仓体的溢流板和下流板,所述溢流板的顶部设有溢流道,所述下流板的底部设有下流道,所述溢流道和下流道形成过滤水道,所述溢流板的底部设有污水道,所述污水道与下流道形成排污水道,所述溢流板的底部上设有单向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水道与单向排污机构形成可把污水冲刷流向箱体一端的单向排污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单向排污机构包括位于箱体的前后两侧板内侧的限位块和铰接在溢流板左侧面上的挡水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上设有便于排污的排污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以进水口包括设置在养殖槽槽底处的底水口和靠近养殖槽水面的面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装置内设有可向养殖槽补水的补水装置,所述补水装置包括接入外部水源的接水管、可检测养殖槽内水位的补水阀门机构,所述补水阀门机构连接在接水管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种植槽内可活动放置有种植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种植篮的底部设有可吸水的吸水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水装置包括一端架设在位于最顶端种植模块上的输水管和位于过滤装置内的水泵,所述输水管与水泵、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口上设有位于养殖槽内的控制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口上设有种植模块内部水源达到一定水位后流到下一种植模块的限位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山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山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71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按压式粉笔盒
- 下一篇:小型预制构件振动脱模平台





